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科技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以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页
        1.3.3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本文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模型基础第20-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财务风险第20页
        2.1.2 科技服务企业第20页
        2.1.3 公私合作模式第20-21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财务管理理论第21-22页
        2.2.2 内部控制理论第22页
        2.2.3 公司治理理论第22-23页
        2.2.4 战略管理理论第23-24页
    2.3 相关模型基础第24-26页
        2.3.1 PEST模型第24页
        2.3.2 Z分数模型第24页
        2.3.3 F分数模型第24-25页
        2.3.4 杜邦分析模型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科技服务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设计第27-42页
    3.1 科技服务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第27-28页
        3.1.1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3.1.2 可比性原则第27页
        3.1.3 行业结合原则第27-28页
    3.2 科技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要素第28-33页
        3.2.1 行业基本特征第28页
        3.2.2 外部影响要素第28-31页
        3.2.3 内部影响要素第31-33页
    3.3 科技服务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框架第33-39页
        3.3.1 评价维度第33-34页
        3.3.2 评价流程第34-35页
        3.3.3 评价指标第35-39页
    3.4 科技服务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实施第39-41页
        3.4.1 企业现状调查第39-40页
        3.4.2 财务风险评价分析第40页
        3.4.3 财务风险评价总结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苏交科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第42-72页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42页
    4.2 苏交科公司现状调查第42-48页
        4.2.1 历史沿革第42-44页
        4.2.2 核心竞争力第44-45页
        4.2.3 发展战略第45-46页
        4.2.4 财务状况第46-48页
    4.3 苏交科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分析第48-69页
        4.3.1 财务模型测算第48-53页
        4.3.2 财务能力评价第53-61页
        4.3.3 关键对象研究第61-69页
    4.4 苏交科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总结第69-71页
        4.4.1 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第69页
        4.4.2 重大风险提示事项披露比较第69-70页
        4.4.3 财务风险评价结论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苏交科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第72-83页
    5.1 苏交科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第72-74页
        5.1.1 外部成因第72页
        5.1.2 内部成因第72-74页
    5.2 苏交科公司财务风险的对策第74-82页
        5.2.1 总体层面第74-75页
        5.2.2 财务管理层面第75-78页
        5.2.3 内部控制层面第78-79页
        5.2.4 公司治理层面第79-80页
        5.2.5 战略管理层面第80-82页
    5.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附录A: 苏交科公司部分财务数据(2011Q4—2017Q1)第92-109页
附录B: 对照企业Z分数和F分数模型得分(2012Q1—2017Q1)第109-129页
附录C: 苏交科公司杜邦分析结果(2011Q4—2017Q1)第129-1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企业价值网络的服务模块化对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下一篇:内容营销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