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范畴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 研究范畴界定 | 第12-13页 |
2.1.1 地方政府 | 第12页 |
2.1.2 招商引资 | 第12-13页 |
2.1.3 招商引资政策 | 第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2.1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第13-14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6页 |
3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政策作用利弊分析 | 第16-22页 |
3.1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作用 | 第16-18页 |
3.1.1 政府招商引资职能的内涵 | 第16页 |
3.1.2 政府介入招商引资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3.1.3 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 第17页 |
3.1.4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政策引导 | 第17-18页 |
3.2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分析 | 第18-19页 |
3.3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3.3.1 政策自身的不完善 | 第19页 |
3.3.2 缺乏合理的考核体系 | 第19-20页 |
3.3.3 缺乏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 第20页 |
3.3.4 政府职能定位不科学 | 第20-21页 |
3.3.5 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 | 第21页 |
3.3.6 投资环境构建不到位 | 第21-22页 |
4 高邮市招商引资政策作用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4.1 高邮市招商引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4.2 高邮市招商引资政策概况 | 第23-25页 |
4.2.1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促进外资转型升级 | 第23-24页 |
4.2.2 不断优化考核考评机制 | 第24页 |
4.2.3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 | 第24-25页 |
4.2.4 打造优质服务环境 | 第25页 |
4.3 高邮市招商引资政策绩效评价 | 第25-32页 |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6页 |
4.3.2 投资者的绩效评价 | 第26-28页 |
4.3.3 政府的绩效评价 | 第28-30页 |
4.3.4 居民的绩效评价 | 第30-31页 |
4.3.5 环境的绩效评价 | 第31-32页 |
4.4 高邮市招商引资发展中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4.4.1 优惠政策体系中“普惠”多,“特惠”少 | 第32页 |
4.4.2 政策衔接不够 | 第32页 |
4.4.3 政策内容的单一 | 第32-33页 |
4.4.4 缺乏后续跟踪服务政策 | 第33页 |
4.5 小结 | 第33-34页 |
5 完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对策建议 | 第34-43页 |
5.1 加强招商引资政策执行保障 | 第34-35页 |
5.1.1 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 第34页 |
5.1.2 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 | 第34-35页 |
5.2 建立健全科学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 | 第35-36页 |
5.2.1 科学的招商引资任务考核体系 | 第35页 |
5.2.2 定期开展招商引资政策评价 | 第35-36页 |
5.3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转变招商引资方式 | 第36-38页 |
5.3.1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转变“全能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 第36-37页 |
5.3.2 培育发展中介机构成为引资主体 | 第37页 |
5.3.3 完善优惠政策的部门衔接机制 | 第37-38页 |
5.4 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 | 第38-39页 |
5.4.1 加强执行者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引进机制 | 第38页 |
5.4.2 加强政策执行者的培养力度 | 第38-39页 |
5.4.3 加强人才激励机制 | 第39页 |
5.5 转变招商引资工作理念 | 第39-41页 |
5.5.1 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 | 第39-40页 |
5.5.2 由全员招商转向专业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 | 第40页 |
5.5.3 由全面推介、单一项目招商转向产业链招商、特色招商 | 第40-41页 |
5.6 兼顾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 | 第41-43页 |
5.6.1 优化投资硬环境 | 第41页 |
5.6.2 优化投资软环境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