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微媒体视角下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第12-1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研究综述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内容第17-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一章 地方政府形象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26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第21-22页
        一、形象的概念第21页
        二、政府形象的概念第21-22页
        三、地方政府形象的概念第22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形象的构成要素第22-24页
        一、地方政府形象的理念要素第22-23页
        二、地方政府形象的行为要素第23页
        三、地方政府形象的视觉要素第23-24页
    第三节 理论基础第24-26页
        一、公共关系理论第24页
        二、受众理论第24-25页
        三、危机管理理论第25-26页
第二章 传统媒体与地方政府形象第26-31页
    第一节 传统媒体的涵义第26-28页
        一、传统媒体的概念第26-27页
        二、传统媒体的特征第27-28页
    第二节 传统媒体对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局限性第28-31页
        一、过分强调正面宣传为主第28页
        二、资源有限投入成本巨大第28-29页
        三、单向传播缺乏双向互动第29-30页
        四、受众面的覆盖范围缩小第30-31页
第三章 微媒体对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现状第31-52页
    第一节 微媒体及其发展第31-36页
        一、微媒体的产生第31-34页
        二、微媒体的特征第34-35页
        三、微媒体的分类第35-36页
    第二节 微媒体对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必要性第36-38页
        一、有利于地方政府权威的形成第36-37页
        二、有利于地方政府的高效运转第37页
        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第37-38页
    第三节 微媒体对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作用第38-45页
        一、典型案例分析—南京江宁公安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第38-43页
        二、微媒体提升了地方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意识第43-44页
        三、微媒体增强了地方政府行政服务的效能第44-45页
        四、微媒体打造了地方政府形象的“个性名片”第45页
    第四节 微媒体对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挑战第45-52页
        一、典型案例分析—广东茂名PX项目危机事件第46-49页
        二、多元化的媒体形式打破了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定位第49-50页
        三、快捷化的信息传播增添了地方政府的管理难度第50-51页
        四、难以把控的海量信息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舆论引导力第51-52页
第四章 微媒体视角下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对策建议第52-63页
    第一节 建立地方政府形象定位第52-54页
        一、诚信负责的地方政府第52-53页
        二、高效法治的地方政府第53页
        三、勤政亲民的地方政府第53-54页
    第二节 提升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第54-56页
        一、由单向灌输到双向对称第54-55页
        二、微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融合第55页
        三、创新负面新闻的报道方式第55-56页
    第三节 明确地方政府形象责任第56-58页
        一、信息甄别真实准确第56-57页
        二、政务公开符合法规第57-58页
        三、违规人员的查处第58页
    第四节 加强地方政府形象风险防范第58-60页
        一、做好舆情监测和预警第59页
        二、完善危机应对和处理第59-60页
        三、积极引导和维护第60页
    第五节 树立地方政府品牌形象第60-63页
        一、切实建设好政府门户网站第61页
        二、制定“微”战略统一规范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问题研究
下一篇: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模式--以南京市公益创投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