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达股份审计质量差异案例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创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 第15-17页 |
2.2 审计收费 | 第17-18页 |
2.3 签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 第18-19页 |
2.4 其他影响因素 | 第19页 |
2.5 文献综述评述 | 第19-21页 |
3 相关理论及分析框架 | 第21-24页 |
3.1 审计质量的定义 | 第21页 |
3.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3.2.2 “深口袋”理论 | 第22页 |
3.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2-23页 |
3.3 分析框架 | 第23-24页 |
4 案例介绍 | 第24-34页 |
4.1 泰达股份背景介绍 | 第24-29页 |
4.1.1 泰达股份基本情况 | 第24-28页 |
4.1.2 泰达股份公司治理层面 | 第28-29页 |
4.2 事件介绍 | 第29-31页 |
4.3 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介绍 | 第31-34页 |
4.3.1 普华永道中天 | 第31-32页 |
4.3.2 中审华寅五洲 | 第32-34页 |
5 案例分析 | 第34-54页 |
5.1 主要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及相关分析 | 第34-41页 |
5.1.1 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分析 | 第34-37页 |
5.1.2 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对财报的影响 | 第37-40页 |
5.1.3 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成因分析 | 第40-41页 |
5.2 中审华寅五洲审计质量瑕疵原因分析 | 第41-52页 |
5.2.1 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 | 第41-46页 |
5.2.2 审计人员报告问题的意愿 | 第46-52页 |
5.3 泰达股份案例分析总结 | 第52-5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4-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