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人机交互的三维可视化平台集成的研究 | 第12-20页 |
2.1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2.1.1 三维图形渲染引擎OSG | 第12-13页 |
2.1.2 QT技术 | 第13-15页 |
2.2 人机交互的三维可视化平台集成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2.2.1 沟缘线、坡脚线理论计算公式 | 第15-16页 |
2.2.2 QT与OSG人机交互平台集成方法 | 第16-19页 |
2.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沟道地形起伏剖面三维可视化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20-26页 |
3.1 三维模型中地形剖面的提取方法 | 第20-23页 |
3.1.1 地形剖面概述 | 第20页 |
3.1.2 动态提取三维地形模型中的剖面数据 | 第20-23页 |
3.2 三维地形模型数据与二维地形剖面图的转换方法 | 第23-24页 |
3.3 沟道坡面陡峭程度的计算方法与可视化 | 第24-25页 |
3.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基于地理探测器对沟道流域地形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26-34页 |
4.1 地理探测器概述 | 第26-27页 |
4.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地形坡度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27-29页 |
4.2.1 因子探测分析 | 第28页 |
4.2.2 生态探测分析 | 第28-29页 |
4.3 实验流程与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4.3.1 实验流程与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4.3.2 实验结论 | 第31-32页 |
4.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4-50页 |
5.1 开发环境与功能分析 | 第34-35页 |
5.2 系统的设计 | 第35-40页 |
5.2.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35-37页 |
5.2.2 系统详细设计 | 第37-40页 |
5.3 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 第40-49页 |
5.3.1 加载OSG环境下生成的三维地形模型 | 第40-42页 |
5.3.2 读取DEM数据 | 第42页 |
5.3.3 三维地形模型的分层着色 | 第42-43页 |
5.3.4 沟缘线、坡脚线的提取与渲染 | 第43-45页 |
5.3.5 三维地形剖面与二维横剖面的渲染 | 第45-48页 |
5.3.6 沟道地形模拟填挖方渲染与植被、作物、基础设施的动态加载 | 第48-49页 |
5.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50-51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