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配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A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国外高强钢筋的应用情况第12-13页
    1.3 国内高强钢筋的应用推广情况第13-14页
    1.4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情况第14-17页
        1.4.1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14-15页
        1.4.2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第15-17页
    1.5 国内配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情况第17-20页
        1.5.1 配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17-18页
        1.5.2 配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第18-20页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软件第21-34页
    2.1 Perform-3D的材料本构模型第21-25页
        2.1.1 混凝土本构关系第22-24页
        2.1.2 钢筋本构关系第24-25页
    2.2 Perform-3D的单元类型第25-29页
        2.2.1 梁、柱单元模拟第25-28页
        2.2.2 墙单元模拟第28-29页
    2.3 基于Perform-3D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振动台试验模拟第29-33页
        2.3.1 试验概况第29-31页
        2.3.2 结果比较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地震反应分析的准备工作第34-42页
    3.1 框架-剪力墙算例的设计第34-38页
        3.1.1 模型的结构选型第34-36页
        3.1.2 模型的设计参数第36-37页
        3.1.3 模型的配筋情况第37-38页
    3.2 分析模型的建模过程第38-39页
    3.3 地震波的选取与标定第39-41页
    3.4 后处理数据输出第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7度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42-73页
    4.1 层间位移角第43-51页
    4.2 楼层位移第51-58页
    4.3 基底剪力第58-59页
    4.4 楼层剪力第59-66页
        4.4.1 框架层剪力分配比例第62-66页
    4.5 塑性铰第66-71页
        4.5.1 塑性铰出铰率第66-69页
        4.5.2 塑性铰出铰位置第69-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8度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73-102页
    5.1 层间位移角第73-81页
    5.2 楼层位移第81-88页
    5.3 基底剪力第88-90页
    5.4 楼层剪力第90-96页
        5.4.1 框架层剪力分配比例第93-96页
    5.5 塑性铰第96-100页
        5.5.1 塑性铰出铰率第96-98页
        5.5.2 塑性铰出铰位置第98-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9度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102-130页
    6.1 层间位移角第102-110页
    6.2 楼层位移第110-117页
    6.3 基底剪力第117-119页
    6.4 楼层剪力第119-125页
        6.4.1 框架层剪力分配比例第122-125页
    6.5 塑性铰第125-128页
        6.5.1 塑性铰出铰率第125-127页
        6.5.2 塑性铰出铰位置第127-128页
    6.6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7.1 结论第130-132页
    7.2 存在问题与后续工作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附录第139-142页
    A.本文选用地震波时程记录第139-142页
附表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走出墙外--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到公共艺术设计
下一篇:发动机前端轮系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