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钢骨架与混凝土楼板组合模块房屋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组合模块房屋结构简介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组合模块结构弹性地震响应 | 第13-45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13-16页 |
2.3 结构节点连接 | 第16-31页 |
2.3.1 单个模块模型及节点连接 | 第16-23页 |
2.3.2 模块组装与节点连接方式 | 第23-29页 |
2.3.3 模块组装 | 第29-31页 |
2.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地震响应 | 第31-43页 |
2.4.1 模态分析 | 第31-35页 |
2.4.2 结构常遇地震响应分析 | 第35-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考虑节点半刚性的的结构弹性地震响应分析 | 第45-80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节点转动理论 | 第46-48页 |
3.3 结构各节点初始转角刚度的量测 | 第48-65页 |
3.3.1 节点模型 | 第48-49页 |
3.3.2 模块主次梁连接节点 | 第49-52页 |
3.3.3 上下模块中柱连接节点 | 第52-57页 |
3.3.4 上下模块角柱连接节点 | 第57-63页 |
3.3.5 节点刚度统计 | 第63-65页 |
3.4 结构地震响应 | 第65-75页 |
3.4.1 结构内力响应 | 第66-74页 |
3.4.2 结构位移响应 | 第74-75页 |
3.5 考虑P-Δ二阶效应的结构地震反应 | 第75-79页 |
3.6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结构的大震非线性响应 | 第80-110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静力Pushover分析 | 第80-94页 |
4.2.1 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81-85页 |
4.2.1.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82-83页 |
4.2.1.2 塑性铰的本构 | 第83-85页 |
4.2.2 静力推覆荷载 | 第85页 |
4.2.3 Pushover计算结果 | 第85-90页 |
4.2.4 性能点的确定 | 第90-93页 |
4.2.5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 第93-94页 |
4.3 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 第94-108页 |
4.3.1 钢材本构关系模型 | 第95页 |
4.3.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95-97页 |
4.3.3 弹塑性时程分析响应结果 | 第97-108页 |
4.3.3.1 位移响应 | 第97-100页 |
4.3.3.2 内力响应与承载力验算 | 第100-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附件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