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黄芪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1 黄芪基本特征 | 第14页 |
1.1.2 黄芪的经济价值 | 第14页 |
1.1.3 黄芪根腐病 | 第14-16页 |
1.1.3.1 根腐病病症 | 第14-15页 |
1.1.3.2 黄芪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类型 | 第15页 |
1.1.3.3 黄芪根腐病病害防治方法 | 第15-16页 |
1.1.3.4 生物防治黄芪根腐病 | 第16页 |
1.2 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的应用与发展 | 第16-19页 |
1.2.1 植物源杀菌剂 | 第16-17页 |
1.2.2 微生物农药 | 第17-19页 |
1.2.2.1 微生物杀虫剂 | 第17-18页 |
1.2.2.2 微生物杀菌剂 | 第18页 |
1.2.2.3 微生物除草剂 | 第18-19页 |
1.3 生防放线菌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3.1 抗植物病害放线菌 | 第19-20页 |
1.3.2 抗动物病害放线菌 | 第20页 |
1.3.3 极端环境生防放线菌 | 第20-22页 |
1.3.3.1 嗜碱放线菌 | 第21页 |
1.3.3.2 嗜盐放线菌 | 第21-22页 |
1.3.4 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1.3.4.1 拮抗病原真菌放线菌 | 第22页 |
1.3.4.2 拮抗病原细菌放线菌 | 第22-23页 |
1.3.5 生防放线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23-24页 |
1.3.5.1 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对发酵的影响 | 第23页 |
1.3.5.2 pH对发酵液影响 | 第23-24页 |
1.3.5.3 盐浓度对发酵液的影响 | 第24页 |
1.4 本研究实验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24-27页 |
1.4.1 实验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1.4.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27-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1.1 黄芪根腐病病株 | 第27页 |
2.1.2 供试培养基 | 第27页 |
2.1.3 供试试剂 | 第27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27-28页 |
2.2.2 病原菌致病性的检测 | 第28页 |
2.2.3 黄芪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 第28-29页 |
2.2.3.1 培养形态鉴定 | 第28页 |
2.2.3.2 显微形态鉴定 | 第28页 |
2.2.3.3 病原菌的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3.1 症状描述 | 第29页 |
2.3.2 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 第29-31页 |
2.3.3 病原菌的鉴定 | 第31-32页 |
2.3.3.1 形态学鉴定 | 第31页 |
2.3.3.2 ITS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黄芪根腐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 | 第34-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34页 |
3.1.2 供试培养基 | 第34-35页 |
3.1.3 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2.1 抗菌活性放线菌初筛 | 第35页 |
3.2.2 发酵液抑菌作用测定 | 第35页 |
3.2.3 菌株鉴定 | 第35-37页 |
3.2.3.1 表型特征 | 第35-36页 |
3.2.3.2 生理生化测定 | 第36页 |
3.2.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3.3.1 抗菌活性放线菌的初筛 | 第37-38页 |
3.3.2 抗菌活性放线菌的复筛 | 第38-39页 |
3.3.3 菌株DA441 的抑菌结果及鉴定 | 第39-43页 |
3.3.3.1 菌株DA441 的初筛结果 | 第39-41页 |
3.3.3.2 菌株DA441 的复筛结果 | 第41页 |
3.3.3.3 菌株DA441 鉴定 | 第41-43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拮抗放线菌DA441 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44-5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1.1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4.1.2 供试培养基 | 第44页 |
4.1.3 供试试剂 | 第44页 |
4.1.4 仪器 | 第44页 |
4.2 菌株DA441 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44-50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1.1 培养条件优化 | 第44-45页 |
4.2.1.2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4.2.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4.2.2.1 不同碳、氮源对菌株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2.2 四影响因素与抑菌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6-48页 |
4.2.2.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8页 |
4.2.3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4.3 菌株DA441 拮抗物质粗体 | 第50-53页 |
4.3.1 拮抗粗提物提取方法 | 第50-51页 |
4.3.1.1 生防放线菌发酵液制备 | 第50页 |
4.3.1.2 有机萃取溶剂的筛选 | 第50页 |
4.3.1.3 抑菌粗体物质的抑菌效果测定 | 第50-51页 |
4.3.2 最佳萃取剂筛选结果 | 第51页 |
4.3.3 讨论 | 第5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后期实验展望 | 第54-55页 |
附录 部分实验图片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