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拔起木薯块根速度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木薯块根收获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木薯块根拔起试验 | 第17-26页 |
2.1 薯农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 试验设备及场地 | 第18-19页 |
2.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19-23页 |
2.3.1 木薯块根损失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3.2 木薯块根拔起高度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3.3 木薯块根拔起力及加速度的测定方法 | 第20-23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2.4.1 木薯块根损失结果及分析 | 第23页 |
2.4.2 木薯块根拔起高度结果及分析 | 第23页 |
2.4.3 加速度曲线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加速度曲线的拟合 | 第26-38页 |
3.1 拟合方法的选择 | 第26-28页 |
3.2 加速度曲线的选取 | 第28-31页 |
3.2.1 加速度曲线截取的依据 | 第28-29页 |
3.2.2 选取的方法 | 第29-30页 |
3.2.3 选取结果及分析 | 第30-31页 |
3.3 曲线拟合的步骤 | 第31-33页 |
3.4 曲线拟合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人拔起木薯块根简化速度模型的建立 | 第38-46页 |
4.1 人拔起木薯块根最优速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43页 |
4.1.1 方法与步骤 | 第38页 |
4.1.2 结果及分析 | 第38-43页 |
4.2 简化速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4.2.1 简化方法与步骤 | 第43-44页 |
4.2.2 简化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机械拔起木薯块根较优速度模型形式的优选 | 第46-48页 |
5.1 优选的方法 | 第46页 |
5.2 优选的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人拔起木薯块根的自适应调节机理研究 | 第48-56页 |
6.1 试验方法 | 第48页 |
6.2 木薯块根的固土机理 | 第48-49页 |
6.3 木薯块根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6.4 试验分析 | 第51-54页 |
6.5 人拔木薯的自适应控制 | 第54-5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56-5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57页 |
7.3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