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并购动因国内外文献 | 第9-10页 |
1.2.2 并购绩效国内外文献 | 第10-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可能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并购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 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 第15-16页 |
2.2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 第16-17页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6页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6页 |
2.2.3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6-17页 |
2.3 企业并购绩效理论 | 第17-19页 |
3. 互联网行业并购分析 | 第19-25页 |
3.1 互联网行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3.2 互联网行业并购现状 | 第20-25页 |
3.2.1 互联网行业并购基本情况分析 | 第20-22页 |
3.2.2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类型分析 | 第22-23页 |
3.2.3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特征分析 | 第23-25页 |
4.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案例分析 | 第25-46页 |
4.1 并购双方情况介绍 | 第25-27页 |
4.1.1 并购方阿里巴巴集团概况 | 第25-26页 |
4.1.2 目标公司优酷土豆概况 | 第26-27页 |
4.2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过程分析 | 第27-28页 |
4.2.1 交易过程 | 第27-28页 |
4.2.2 支付方式 | 第28页 |
4.3 阿里巴巴并购动因分析 | 第28-31页 |
4.3.1 互联网企业战略布局,抢占移动端入口 | 第28页 |
4.3.2 互联网产业需求冲击,弥补自身资源短缺 | 第28-29页 |
4.3.3 互联网企业“马太效应”明显,促进并购发生 | 第29-30页 |
4.3.4 追求企业规模效应 | 第30-31页 |
4.3.5 国家对互联网产业政策指引 | 第31页 |
4.4 阿里巴巴并购整合分析 | 第31-33页 |
4.4.1 业务整合 | 第31-32页 |
4.4.2 人力资源整合 | 第32页 |
4.4.3 战略整合 | 第32-33页 |
4.4.4 企业文化整合 | 第33页 |
4.5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绩效分析 | 第33-46页 |
4.5.1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市场绩效 | 第33-40页 |
4.5.2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财务绩效 | 第40-44页 |
4.5.3 基于EVA的并购经营绩效分析 | 第44-46页 |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 第46-5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47-50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