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导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价值 | 第8-10页 |
1.2 区域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关于区域形象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关于区域形象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3 新疆关于区域形象研究综述及评述 | 第13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1 新疆区域形象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9页 |
1.4.1 内容 | 第14-16页 |
1.4.2 理论支撑 | 第16-19页 |
2.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疆区域形象的建构分析 | 第19-33页 |
2.1 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疆政治形象建构 | 第19-23页 |
2.1.1 宏观分析 | 第19-20页 |
2.1.2 中观与微观分析 | 第20-21页 |
2.1.3 综合分析 | 第21-23页 |
2.2 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疆经济形象的建构 | 第23-25页 |
2.2.1 宏观分析 | 第23-24页 |
2.2.2 中观与微观分析 | 第24-25页 |
2.2.3 综合分析 | 第25页 |
2.3 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疆社会形象的建构 | 第25-28页 |
2.3.1 宏观分析 | 第25-26页 |
2.3.2 中观与微观分析 | 第26-27页 |
2.3.3 综合分析 | 第27-28页 |
2.4 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建构 | 第28-31页 |
2.4.1 宏观分析 | 第28-29页 |
2.4.2 中观与微观分析 | 第29-30页 |
2.4.3 综合分析 | 第30-31页 |
2.5 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丝路形象的建构 | 第31-33页 |
2.5.1 宏观分析 | 第31页 |
2.5.2 中观与微观分析 | 第31-32页 |
2.5.3 综合分析 | 第32-33页 |
3.天山网新疆区域形象建构现存问题与对策 | 第33-45页 |
3.1 天山网汉频道所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的立体呈现 | 第33页 |
3.2 新疆区域形象建构的元素分析 | 第33-37页 |
3.2.1 政治形象分析 | 第33-34页 |
3.2.2 经济形象分析 | 第34-35页 |
3.2.3 文化形象分析 | 第35-36页 |
3.2.4 社会形象分析 | 第36页 |
3.2.5 新丝路形象建构的分析 | 第36-37页 |
3.2.6 新疆区域形象建构存在问题小结 | 第37页 |
3.3 现代新疆区域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 第37-45页 |
3.3.1 现代新疆区域形象建构的可能性 | 第37-38页 |
3.3.2 媒体在区域形象建构中传播力的提升 | 第38-40页 |
3.3.3 新疆区域形象构建的文化符号定位 | 第40-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