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基于SWOT模型的西部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1 西部都市报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2 报业数字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3 SWOT分析应用于报业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2.1 报业数字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2.2 SWOT分析应用于报业研究现状第21页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21-24页
第二章 西部都市报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第24-39页
    2.1 西部都市报的发展概况第24-28页
        2.1.1 西部都市报的发展现状第24-25页
        2.1.2 西部都市报转型的尝试第25-28页
    2.2 西部都市报存在的问题第28-32页
        2.2.1 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第29-30页
        2.2.2 经营:多种经营不善,突破乏力第30页
        2.2.3 管理:粗放且滞后,缺乏创新第30-31页
        2.2.4 渠道:影响力下降,发展受阻第31-32页
    2.3 西部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的困境第32-39页
        2.3.1 报纸发展面临转折第33-36页
            2.3.1.1 发行量下降第34页
            2.3.1.2 广告收入降低第34-35页
            2.3.1.3 受众结构的改变第35页
            2.3.1.4 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第35-36页
        2.3.2 西部都市报数字化转型亟待创新第36-39页
            2.3.2.1 传播力:探究传播内容融合性第36-37页
            2.3.2.2 引导力:寻求新技术、新平台与正确舆论导向的平衡第37-38页
            2.3.2.3 影响力:发挥传媒长处第38页
            2.3.2.4 公信力:注重内容的原创、观点的独特第38-39页
第三章 《华西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的内部因素SWOT分析第39-54页
    3.1 优势分析(strength)第39-51页
        3.1.1 用户:结构独特第39-42页
        3.1.2 人才:培养与考核机制不断更新第42-43页
        3.1.3 平台:集群式建设走上正轨第43-46页
        3.1.4 整合:跨界合作积累多项资源第46-48页
        3.1.5 品牌:影响力扩大第48-49页
        3.1.6 经营:盈利模式多样第49-51页
    3.2 劣势分析(weakness)第51-54页
        3.2.1 内容:同质化第51-52页
        3.2.2 手段:数字化形式单一第52-53页
        3.2.3 技术:专业度缺乏第53-54页
第四章 《华西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的外部因素SWOT分析第54-59页
    4.1 机遇分析(opportunity)第54-56页
        4.1.1 不断进步的通讯设备第54页
        4.1.2 新媒体传播格局第54-55页
        4.1.3 用户使用习惯第55页
        4.1.4 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第55-56页
    4.2 威胁分析(threat)第56-59页
        4.2.1 替代品的出现第56-57页
        4.2.2 同城都市报的同质化竞争第57-59页
第五章 西部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和相关策略——以《华西都市报》为例第59-73页
    5.1 《华西都市报》数字化的SWOT分析第59-62页
    5.2 《华西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的相应策略第62-73页
        5.2.1 内容层面第62-66页
            5.2.1.1 进一步报网融合第63页
            5.2.1.2 内容差别化第63-64页
            5.2.1.3 注重选题策划,提升编辑能力第64-66页
            5.2.1.4 注重对于新闻版权的保护第66页
        5.2.2 技术层面第66-69页
            5.2.2.1 建立内容和读者数据库第66-67页
            5.2.2.2 及时升级数字化产品和硬件设备第67页
            5.2.2.3 产品设计重视用户体验第67-68页
            5.2.2.4 寻求新技术的应用机会第68-69页
            5.2.2.5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细分机制第69页
        5.2.3 经营层面第69-71页
            5.2.3.1 利用原品牌优势,提升品牌营销能力第69页
            5.2.3.2 加强新闻产业链建设第69-70页
            5.2.3.3 注重线下活动和地面推广第70-71页
        5.2.4 人员层面第71-72页
            5.2.4.1 队伍年轻化,知识结构年轻化第71页
            5.2.4.2 全媒体人才结构第71-72页
        5.2.5 组织层面第72-73页
            5.2.5.1 借鉴其他报纸经验,形成良性管理模式第72页
            5.2.5.2 扁平化组织第72-73页
第六章 结语第73-75页
    6.1 研究结论第73-74页
    6.2 研究不足第74页
    6.3 研究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一第79-83页
附录二第83-84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互联时代的O2O模式研究--以乐视网为例
下一篇:“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