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一 视角新颖 | 第14页 |
二 内容新颖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机器人记者”产生的背景 | 第15-19页 |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契机 | 第15-16页 |
一 “互联网+”的媒介新业态 | 第15-16页 |
二 “机器人记者”=“互联网+新闻业” | 第16页 |
第二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 | 第16-19页 |
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第16-17页 |
二 “机器人记者”:创新助力新闻业发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智能程序化:“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的流程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数据采集——智能化抓取 | 第19-21页 |
一 新闻采访 | 第20页 |
二 智能化数据抓取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数据加工——技术化分析 | 第21-23页 |
一 大数据分析技术 | 第21-22页 |
二 智能语义分析技术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自动写稿——算法生成文本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编辑签发——“把关人”不可或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的特点 | 第25-30页 |
第一节 生产主体“机器化”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生产内容精准化 | 第26页 |
第三节 生产过程高效化 | 第26-30页 |
一 新闻生产速度快 | 第27-28页 |
二 新闻生产中间环节少 | 第28-29页 |
三 生产时间全天候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机器人记者”的局限性 | 第30-36页 |
第一节 适用范围狭窄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稿件质量受影响 | 第31-33页 |
一 内容缺乏深度 | 第31-32页 |
二 内容、形式模式化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威胁网络信息安全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新闻报道不平等加剧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机器人记者”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客观看待“机器人记者” | 第36-38页 |
一 “机器人记者”的挑战不容忽视 | 第36-37页 |
二 “机器人记者”无法取代传统记者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机器人记者”未来发展畅想 | 第38-43页 |
一 突破技术限制,提高报道质量 | 第38-40页 |
二 拓宽报道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 第40-41页 |
三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 第41页 |
四 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技术就业人员比重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