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氮氧化物(NO_x)的形成机理 | 第14页 |
1.3 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控制技术 | 第14-17页 |
1.3.1 NO_x存储-还原(NSR)技术 | 第15页 |
1.3.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 | 第15-16页 |
1.3.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 第16-17页 |
1.4 催化剂的概述 | 第17-23页 |
1.4.1 钒基催化剂 | 第18页 |
1.4.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3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9-20页 |
1.4.4 分子筛催化剂 | 第20-23页 |
1.5 SAPO-34分子筛 | 第23-25页 |
1.5.1 SAPO-34分子筛的结构 | 第23-24页 |
1.5.2 SAPO-34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5.3 水热条件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9页 |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5-27页 |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2.2 实验试剂和主要设备 | 第30-3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0-31页 |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1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3页 |
2.4.1 比表面积(BET) | 第31页 |
2.4.2 X射线衍射(XRD) | 第31页 |
2.4.3 透射电镜(TEM) | 第31-32页 |
2.4.4 ~(27)Al MAS NMR | 第32页 |
2.4.5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32页 |
2.4.6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 第32页 |
2.4.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2页 |
2.4.8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硅钨酸引入对Cu-SAPO-34的NH_3-SCR活性及其水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1 硅钨酸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水热老化处理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3.1 水热处理对催化剂NH_3-SCR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催化剂的BET结果分析 | 第35页 |
3.3.3 XRD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3.3.4 H_2-TPR | 第36-37页 |
3.3.5 UV-vis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稀土元素改性对Cu-SAPO-34抗水热性能的影响 | 第39-57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1 稀土元素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2 水热老化处理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4.3.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3.2 BET | 第41-42页 |
4.3.3 XRD | 第42-43页 |
4.3.4 TEM | 第43-46页 |
4.3.5 ~(27)Al MAS NMR | 第46-47页 |
4.3.6 H_2-TPR | 第47-48页 |
4.3.7 UV-vis | 第48-49页 |
4.3.8 XPS | 第49-53页 |
4.3.9 Py-IR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7页 |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附录B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