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概述 | 第9-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1-12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3.1 碳负极材料 | 第12-13页 |
1.3.2 硅基负极材料 | 第13-14页 |
1.3.3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14-16页 |
1.3.4 金属硫化物负极材料 | 第16-17页 |
1.3.5 其他负极材料 | 第17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 材料的表征 | 第20-21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0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0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0页 |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TR) | 第20-21页 |
2.2.5 比表面(BET)和孔径分布 | 第21页 |
2.3 电池片的制备 | 第21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纳米片构筑CoS_2@C中空微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3-36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实验 | 第24-26页 |
3.2.1 实验原理 | 第24-2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2.1 分层中空CoS_2纳米片堆积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3.2.2.2 分层中空CoS_2@C纳米片堆积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3.3 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1 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2 反应时间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分层中空SiO_2@CoS_2微米立方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36-50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实验 | 第37-40页 |
4.2.1 实验原理 | 第37-38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4.2.2.1 MnCO_3微米立方的合成 | 第38-39页 |
4.2.2.2 中空SiO_2微米立方的制备 | 第39页 |
4.2.2.3 中空SiO_2@Co(OH)_2微米立方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2.4 中空SiO_2@CoS_2微米立方的制备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精确构筑分层中空纳米立方CuS@MoS_2@C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50-64页 |
5.1 引言 | 第50-51页 |
5.2 实验 | 第51-53页 |
5.2.1 实验原理 | 第51-52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5.2.2.1 纳米立方Cu_2O模板材料的制备 | 第52-53页 |
5.2.2.2 中空纳米立方CuS@MoS_2@C材料的制备 | 第53页 |
5.3 不同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5.3.1 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2 反应温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5.5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