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中空纳微结构过渡金属(Co、Mo)硫化物的可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概述第9-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第11-12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研究概况第12-17页
        1.3.1 碳负极材料第12-13页
        1.3.2 硅基负极材料第13-14页
        1.3.3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第14-16页
        1.3.4 金属硫化物负极材料第16-17页
        1.3.5 其他负极材料第17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9-23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19-20页
        2.1.1 实验试剂第19页
        2.1.2 仪器设备第19-20页
    2.2 材料的表征第20-21页
        2.2.1 X-射线衍射仪(XRD)第20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0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0页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TR)第20-21页
        2.2.5 比表面(BET)和孔径分布第21页
    2.3 电池片的制备第21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1-23页
第三章 纳米片构筑CoS_2@C中空微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3-36页
    3.1 引言第23-24页
    3.2 实验第24-26页
        3.2.1 实验原理第24-25页
        3.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3.2.2.1 分层中空CoS_2纳米片堆积材料的制备第25页
            3.2.2.2 分层中空CoS_2@C纳米片堆积材料的制备第25-26页
    3.3 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26-28页
        3.3.1 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第26-27页
        3.3.2 反应时间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3.5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分层中空SiO_2@CoS_2微米立方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36-50页
    4.1 引言第36-37页
    4.2 实验第37-40页
        4.2.1 实验原理第37-38页
        4.2.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4.2.2.1 MnCO_3微米立方的合成第38-39页
            4.2.2.2 中空SiO_2微米立方的制备第39页
            4.2.2.3 中空SiO_2@Co(OH)_2微米立方的制备第39-40页
            4.2.2.4 中空SiO_2@CoS_2微米立方的制备第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4.5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精确构筑分层中空纳米立方CuS@MoS_2@C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50-64页
    5.1 引言第50-51页
    5.2 实验第51-53页
        5.2.1 实验原理第51-52页
        5.2.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5.2.2.1 纳米立方Cu_2O模板材料的制备第52-53页
            5.2.2.2 中空纳米立方CuS@MoS_2@C材料的制备第53页
    5.3 不同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5.3.1 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第53-55页
        5.3.2 反应温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5.5 小结第63-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发表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酸或稀土元素(Ce、La)改性对Cu-SAPO-34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抗水热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