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引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定义的文献回顾 | 第14-15页 |
1.2.2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文献回顾 | 第15-16页 |
1.2.3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象的文献回顾 | 第16-17页 |
1.2.4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审计区别的文献回顾 | 第17-18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19-20页 |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概述 | 第20-32页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 第20-21页 |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功能 | 第21-22页 |
2.2.1 风险管理功能 | 第21-22页 |
2.2.2 价值创造功能 | 第22页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条件 | 第22-25页 |
2.3.1 确保内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 第22-23页 |
2.3.2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 第23-24页 |
2.3.3 确定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 | 第24-25页 |
2.3.4 具有胜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 第25页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程序 | 第25-28页 |
2.4.1 审计准备阶段 | 第25-26页 |
2.4.2 审计实施阶段 | 第26-27页 |
2.4.3 审计报告阶段 | 第27页 |
2.4.4 后续审计阶段 | 第27-28页 |
2.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2.5.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9-30页 |
2.5.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30-31页 |
2.5.4 企业再造理论 | 第31-32页 |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华能公司的运用 | 第32-39页 |
3.1 华能公司的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3.1.1 华能公司基本情况 | 第32页 |
3.1.2 华能公司的组织架构 | 第32-33页 |
3.2 华能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 第33-39页 |
3.2.1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 | 第33-34页 |
3.2.2 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 | 第34-35页 |
3.2.3 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安排 | 第35-36页 |
3.2.4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流程 | 第36-39页 |
4.华能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6页 |
4.1 华能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4.1.1 审计方式方法落后,难以发现重大风险 | 第39页 |
4.1.2 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多限于经营绩效审计 | 第39-40页 |
4.1.3 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 | 第40-41页 |
4.1.4 审计结果未能有效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 第41页 |
4.1.5 后续审计未能及时跟进 | 第41-42页 |
4.2 华能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4.2.1 内部审计没有受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 第42页 |
4.2.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削弱了内审工作的权威性 | 第42-43页 |
4.2.3 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 第43-44页 |
4.2.4 审计人员的结构和专业胜任能力有待优化和提高 | 第44页 |
4.2.5 审计建议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后续审计没有得到重视 | 第44-46页 |
5.完善华能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 第46-55页 |
5.1 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 第46-48页 |
5.1.1 组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培训 | 第46页 |
5.1.2 培育和建设风险导向审计文化 | 第46-47页 |
5.1.3 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管理层 | 第47-48页 |
5.2 加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48-50页 |
5.2.1 设立归属于审计委员会领导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 第48页 |
5.2.2 完善组织结构,提高内部审计执行的独立性 | 第48-49页 |
5.2.3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49-50页 |
5.3 改进内部审计技术程序及方法 | 第50-52页 |
5.3.1 构建审计信息技术平台 | 第50页 |
5.3.2 建立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平台 | 第50-51页 |
5.3.3 丰富和完善审计方法 | 第51-52页 |
5.4 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与范围,跟踪落实审计建议 | 第52-55页 |
5.4.1 为企业管理水平考核提供数据 | 第52页 |
5.4.2 对企业会计系统进行监控 | 第52-53页 |
5.4.3 开展经营管理效益审计 | 第53-54页 |
5.4.4 对审计建议的落实实施动态跟踪 | 第54-55页 |
6.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