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一、研究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向个体回归——时代中的《厨房》 | 第20-32页 |
第一节“假借”策略的转向 | 第20-24页 |
第二节“无意识”个人的开掘 | 第24-28页 |
第三节 消费时代的世俗关怀 | 第28-32页 |
第二章 生存之基——“厨房”的物质话语 | 第32-46页 |
第一节 日常空间的诗性向度 | 第33-37页 |
第二节 生死之间的拯救价值 | 第37-41页 |
第三节 活在当下的生存哲学 | 第41-46页 |
第三章 权利博弈——“厨房”的性别话语 | 第46-59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隐性痼疾 | 第46-51页 |
第二节 核心家庭的另类颠覆 | 第51-54页 |
第三节 流浪女性的秩序期待 | 第54-59页 |
第四章 以食易爱——“厨房”的情爱话语 | 第59-71页 |
第一节“自物化”的商业合谋 | 第59-63页 |
第二节 精神互助的食缘关系 | 第63-66页 |
第三节 灵肉之外的自我重建 | 第66-71页 |
结语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在校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