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投递和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40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21-24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4-34页
        1.2.1 移动社交网络的基本通信机制第24-25页
        1.2.2 信息投递技术研究现状第25-32页
            1.2.2.1 零知识的信息投递技术第26-27页
            1.2.2.2 基于知识的信息投递技术第27-32页
        1.2.3 资源管理技术研究现状第32-34页
            1.2.3.1 信道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第32-34页
            1.2.3.2 设备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第34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第34-38页
        1.3.1 基于用户之间的社会关联性的信息投递技术第35页
        1.3.2 基于用户与地点的社会关联性的信息投递技术第35-36页
        1.3.3 存储管理技术第36-37页
        1.3.4 能量管理技术第37页
        1.3.5 信道资源管理技术第37-38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38-40页
第二章 基于用户之间的社会关联性的信息投递技术研究第40-52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系统模型第41-42页
    2.3 信息统计方法第42-43页
        2.3.1 数据结构设计第42-43页
        2.3.2 日志初始化第43页
        2.3.3 日志更新第43页
    2.4 社会关联强度评估第43-44页
    2.5 SSD协议第44-46页
    2.6 实验仿真第46-50页
        2.6.1 仿真设置第46-47页
        2.6.2 仿真结果第47-50页
            2.6.2.1 权重值向量第47-48页
            2.6.2.2 带入计算的时隙数r第48-50页
            2.6.2.3 与SocialCast的性能对比第50页
    2.7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用户与地点的社会关联性的信息投递技术研究第52-70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系统模型第53页
    3.3 综合社会关联强度评估第53-56页
        3.3.1 与单个接收节点或单个信息热点的社会关联强度第54页
        3.3.2 与所有接收节点或所有信息热点的社会关联强度第54-56页
        3.3.3 与所有接收节点和所有信息热点的综合关联强度第56页
    3.4 ISSD信息分发协议第56-58页
        3.4.1 初始分发第56-57页
        3.4.2 中继分发第57-58页
    3.5 ISSD协议的建模分析第58-65页
        3.5.1 基本设置第58-59页
        3.5.2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模型第59-60页
        3.5.3 平均发送延迟第60-62页
        3.5.4 数值结果分析讨论第62-65页
    3.6 实验仿真第65-68页
        3.6.1 仿真设置第65页
        3.6.2 仿真结果第65-68页
            3.6.2.1 信息投递成功率和延迟第66-67页
            3.6.2.2 信息存储速率第67-68页
            3.6.2.3 权重值w第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存储资源管理研究第70-86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系统模型第71-72页
    4.3 社会关联强度评估第72-75页
        4.3.1 单次真实访问第73-74页
        4.3.2 两次相邻真实访问第74-75页
        4.3.3 任意次真实访问第75页
    4.4 存储需求分析第75-77页
    4.5 最优存储分配方案第77-79页
        4.5.1 固定中继设备的存储分配第77页
        4.5.2 不固定中继设备的存储分配第77-79页
    4.6 实验仿真第79-84页
        4.6.1 仿真设置第79-81页
        4.6.2 仿真结果第81-84页
            4.6.2.1 权重值w第81-82页
            4.6.2.2 信息丢失第82-83页
            4.6.2.3 信息发送成功率和延迟第83-84页
    4.7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能量资源管理研究第86-99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系统模型第87-89页
        5.2.1 网络模型第87-88页
        5.2.2 用户移动模型第88-89页
    5.3 稳态分析第89-90页
    5.4 最优数能机部署方案第90-92页
        5.4.1 目标分析第90-91页
        5.4.2 部署方案第91-92页
    5.5 实验仿真第92-97页
        5.5.1 仿真设置第92-93页
        5.5.2 仿真结果分析第93-97页
            5.5.2.1 数能机数量Y第93-95页
            5.5.2.2 接收功率P第95-97页
            5.5.2.3 权重值w第97页
    5.6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信道资源管理研究第99-114页
    6.1 引言第99-101页
    6.2 系统模型第101-103页
        6.2.1 网络模型第101-102页
        6.2.2 用户移动模型第102-103页
        6.2.3 用户联盟的特征第103页
    6.3 利益函数第103-106页
    6.4 基于联盟划分的带宽分配技术CBA第106-109页
        6.4.1 CBA带宽分配基本原则第106-107页
        6.4.2 分布式联盟划分方案第107-108页
        6.4.3 公平性分析第108-109页
    6.5 实验仿真第109-112页
        6.5.1 仿真设置第109-110页
        6.5.2 仿真结果第110-112页
            6.5.2.1 用户平均吞吐率第110-111页
            6.5.2.2 平均延迟第111页
            6.5.2.3 利益函数值第111-112页
    6.6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4-118页
    7.1 全文总结第114-116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6-118页
        7.2.1 信息投递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第116页
        7.2.2 资源管理技术的完善第116-117页
        7.2.3 隐私安全第117页
        7.2.4 跨层设计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附录A 定理3-1的证明第130-131页
附录B 定3-2的证明第131-13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切韵》系韵书所见语音及对其认识的演变
下一篇: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管理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