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静置沉淀过程及曲线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沉淀曲线的研究 | 第8-10页 |
1.2 静置沉淀和沉淀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沉速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4 污泥指数和SVI的发展 | 第15-18页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2.1.1 静置沉淀实验 | 第20页 |
2.1.2 数据记录方法 | 第20-21页 |
2.2 实验材料与数据处理 | 第21-24页 |
2.2.1 混合液 | 第21-22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2.4 数据整理 | 第23-24页 |
3 沉淀过程分类 | 第24-32页 |
3.1 第一类沉淀过程 | 第25-27页 |
3.2 第二类沉淀过程 | 第27-28页 |
3.3 第三类沉淀过程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沉淀过程分析 | 第32-50页 |
4.1 第一类沉淀过程分析 | 第32-35页 |
4.1.1 从头沉速分析 | 第32-34页 |
4.1.2 最大从头沉速的模型拟合 | 第34-35页 |
4.2 第二类沉淀过程分析 | 第35-45页 |
4.2.1 最大沉速模型拟合 | 第36-41页 |
4.2.2 测不准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4.2.3 缓冲期持续时间和污泥浓度关系 | 第44-45页 |
4.3 第三类沉淀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5 沉淀曲线分析 | 第50-62页 |
5.1 第二类沉淀曲线经验模型 | 第50-53页 |
5.1.1 缓冲期经验模型 | 第50-51页 |
5.1.2 减速期和压实期经验模型 | 第51-53页 |
5.2 第三类沉淀曲线经验模型 | 第53-55页 |
5.3 SVI在沉淀曲线中的分析 | 第55-57页 |
5.4 压实期分析与重力浓缩池中的应用 | 第57-60页 |
5.4.1 沉淀柱压实期高度分析 | 第57-58页 |
5.4.2 沉速为零的活性污泥浓度 | 第58-60页 |
5.4.3 沉淀曲线在重力浓缩池的应用 | 第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