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乘用车整车热负荷仿真试验研究与改进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热力学理论与仿真模型建立 | 第15-42页 |
2.1 传热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2.1.1 热传导 | 第15-20页 |
2.1.1.1 导热的基本定律 | 第15-16页 |
2.1.1.2 壁面导热热阻 | 第16-18页 |
2.1.1.3 二维稳定传热的数值解法 | 第18-20页 |
2.1.2 对流换热 | 第20-22页 |
2.1.2.1 对流换热概述 | 第20-21页 |
2.1.2.2 放热系数 | 第21-22页 |
2.1.3 热辐射传热 | 第22-24页 |
2.1.3.1 热辐射概述 | 第22-23页 |
2.1.3.2 辐射加载模型 | 第23-24页 |
2.2 温度场 | 第24-25页 |
2.3 导热微分方程 | 第25-29页 |
2.3.1 导热微分方程 | 第25-28页 |
2.3.2 温度场单值性条件 | 第28-29页 |
2.4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2.5 网格划分及计算条件的设置 | 第33-41页 |
2.5.1 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2.5.2 计算工况的选择 | 第34-35页 |
2.5.3 热边界条件设置 | 第35-38页 |
2.5.4 计算域设置 | 第38-39页 |
2.5.5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9-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整车热平衡仿真分析 | 第42-53页 |
3.1 仿真工况对比计算 | 第42-44页 |
3.2 爬坡工况各关键点热害分析 | 第44-47页 |
3.3 爬坡工况改进方案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3.4 高速工况下改进措施验证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整车环境舱热平衡试验分析 | 第53-76页 |
4.1 实车热平衡试验介绍 | 第53页 |
4.2 传感器选型 | 第53-54页 |
4.3 采集设备选型 | 第54-56页 |
4.4 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介绍 | 第56-57页 |
4.5 试验方法与测点布置 | 第57-71页 |
4.6 试验数据分析 | 第71-7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6-7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