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表 | 第12-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41页 |
1.1 微动力系统发展背景 | 第18-24页 |
1.1.1 MEMS系统的发展对于微动力系统的需求 | 第18-21页 |
1.1.2 微动力系统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1.2 微尺度燃烧及其面临的问题 | 第24-27页 |
1.3 提高燃烧稳定性的方法 | 第27-32页 |
1.4 液体微尺度燃烧的现状 | 第32-34页 |
1.4.1 电喷技术 | 第32-33页 |
1.4.2 切向流液膜燃烧器 | 第33页 |
1.4.3 瑞士卷型液膜燃烧器 | 第33-34页 |
1.5 正庚烷的燃烧反应机理 | 第34-38页 |
1.5.1 化学反应机理 | 第34-37页 |
1.5.2 正庚烷的燃烧反应特性 | 第37-3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1页 |
第2章 微尺度燃烧器实验研究 | 第41-68页 |
2.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41-49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41-44页 |
2.1.2 实验台架与检测系统 | 第44-45页 |
2.1.3 气相色谱仪 | 第45-49页 |
2.2 传热计算 | 第49-50页 |
2.3 误差分析 | 第50-51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1-66页 |
2.4.1 微尺度燃烧器中的不稳定燃烧现象 | 第51-56页 |
2.4.2 微尺度燃烧器中的火焰传播特性 | 第56-59页 |
2.4.3 回热状态对燃烧器内热量传递的影响 | 第59-63页 |
2.4.4 回热状态对于燃烧效率的影响 | 第63-66页 |
2.5 实验研究小结 | 第66-68页 |
第3章 微尺度燃烧的仿真计算 | 第68-80页 |
3.1 化学反应动力学 | 第68-72页 |
3.1.1 CHEMKIN的发展 | 第68-69页 |
3.1.2 CHEMKIN的组成结构 | 第69-70页 |
3.1.3 热力学数据 | 第70-71页 |
3.1.4 输运数据 | 第71-72页 |
3.1.5 化学反应机理 | 第72页 |
3.2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 第72-75页 |
3.2.1 控制方程 | 第72-73页 |
3.2.2 控制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73-75页 |
3.3 离散相流动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75-78页 |
3.4 详细化学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78-7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微尺度燃烧器反应进程分析 | 第80-102页 |
4.1 计算模型 | 第80-81页 |
4.2 热量的计算 | 第81-82页 |
4.3 反应路径分析 | 第82-83页 |
4.4 模型验证 | 第83-87页 |
4.4.1 一维火焰结构 | 第83-84页 |
4.4.2 实验工况下直管的工作状态 | 第84-87页 |
4.5 入口参数的影响 | 第87-89页 |
4.6 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89-98页 |
4.6.1 不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下燃烧器状态的变化 | 第90-95页 |
4.6.2 不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下的反应路径分析 | 第95-98页 |
4.7 压强的影响 | 第98-10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微尺度燃烧器燃烧与流动特性研究 | 第102-146页 |
5.1 火焰拉伸率与火焰曲率的计算 | 第102-103页 |
5.2 当量截面 | 第103-104页 |
5.3 单步化学反应模型设置 | 第104-105页 |
5.4 单步反应机理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05-122页 |
5.4.1 模型验证 | 第105-106页 |
5.4.2 当量比对燃烧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5.4.3 多孔介质内状态的变化 | 第112-113页 |
5.4.4 微尺度燃烧器内的热量传递 | 第113-116页 |
5.4.5 燃烧器结构对于燃烧的影响 | 第116-122页 |
5.5 骨架化学反应机理与模型设置 | 第122-126页 |
5.5.1 骨架化学反应机理 | 第122-125页 |
5.5.2 模型设置 | 第125-126页 |
5.6 骨架反应机理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26-143页 |
5.6.1 火焰形态的变化 | 第127-131页 |
5.6.2 二维火焰结构与产物的变化 | 第131-135页 |
5.6.3 对流换热系数对回热式燃烧器的影响 | 第135-140页 |
5.6.4 燃料注入点对火焰的影响 | 第140-143页 |
5.7 本章结论 | 第143-14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6-150页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第146-149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149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