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桥梁支座隔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磁流变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相似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存在问题及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1.3.1 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于智能支座的桥梁系统隔振建模及分析 | 第21-31页 |
2.1 隔振系统模型 | 第21-25页 |
2.1.1 智能支座模型 | 第21-22页 |
2.1.2 振源模型 | 第22-23页 |
2.1.3 隔振动态模型 | 第23-25页 |
2.2 智能支座隔振效果分析 | 第25-30页 |
2.2.1 隔振系统的评价指标 | 第25页 |
2.2.2 智能支座隔振仿真分析 | 第25-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小尺度桥梁隔振试验平台的设计与动力学仿真 | 第31-45页 |
3.1 小尺度桥梁系统的相似模化 | 第31-34页 |
3.2 模型参数的确定、材料和振源的选取 | 第34-40页 |
3.2.1 动力特性参数分析 | 第34-36页 |
3.2.2 模型相似条件的确定 | 第36-38页 |
3.2.3 相似模型的材料选取 | 第38-39页 |
3.2.4 相似激振源的选取 | 第39-40页 |
3.3 小尺度桥梁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基于智能支座的小尺度桥梁隔振试验及分析 | 第45-59页 |
4.1 小尺度桥梁隔振平台的搭建和试验方法 | 第45-49页 |
4.1.1 小尺度桥梁隔振平台的搭建 | 第45页 |
4.1.2 小尺度桥梁隔振平台器件的选型 | 第45-49页 |
4.1.3 隔振试验方法 | 第49页 |
4.2 试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49-51页 |
4.2.1 输出和输入数据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4.2.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4.3 隔振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8页 |
4.3.1 试验平台与实际原型的相似性对比 | 第51-53页 |
4.3.2 智能支座隔振试验效果及分析 | 第53-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智能支座-阻尼器的复合隔振分析 | 第59-70页 |
5.1 系统隔振阻尼分析 | 第59-60页 |
5.2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0-64页 |
5.2.1 自由振动下的系统隔振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5.2.2 受迫振动下的系统隔振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5.3 智能支座-阻尼器复合系统隔振试验及分析 | 第64-68页 |
5.3.1 磁流变阻尼器的选取 | 第64-66页 |
5.3.2 智能支座-阻尼器复合系统的隔振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6.2 论文特色之处 | 第72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