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 第8-10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与理论实践综述 | 第13-24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2.1.1 轨道交通站内公共空间环境 | 第13-14页 |
2.1.2 轨道交通站点内公共服务设施 | 第14页 |
2.2 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第14-21页 |
2.2.1 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第14-18页 |
2.2.2 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第18-21页 |
2.3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2.3.1 规划学与公共服务设施 | 第21-22页 |
2.3.2 人机工程学与公共服务设施 | 第22页 |
2.3.3 行为心理学与公共服务设施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苏州轨道交通站内公共服务设施优化设计内容构成 | 第24-38页 |
3.1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现状调研分析 | 第24-29页 |
3.1.1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概述 | 第24页 |
3.1.2 轨道交通站内公共服务设施类别梳理 | 第24-25页 |
3.1.3 1号线内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3.2 人群行为模式与轨道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相互影响 | 第29-31页 |
3.2.1 车站空间人群行为模式 | 第29-30页 |
3.2.2 站内公共服务设施 | 第30页 |
3.2.3 站内公共服务设施与人群行为的关系 | 第30-31页 |
3.3 轨道交通站内公共服务设施优化设计内容 | 第31-38页 |
3.3.1 功能优化 | 第31-34页 |
3.3.2 形态优化 | 第34-35页 |
3.3.3 色彩优化 | 第35-36页 |
3.3.4 布局优化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站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优化 | 第38-51页 |
4.1 站点的选择与分析 | 第38-39页 |
4.1.1 广济南路站调研分析 | 第38页 |
4.1.2 文化博览中心站调研分析 | 第38-39页 |
4.2 设施的地域化设计 | 第39-46页 |
4.2.1 形态地域化设计 | 第39-45页 |
4.2.2 色彩地域化设计 | 第45-46页 |
4.3 设施布局优化设计 | 第46-48页 |
4.3.1 兼顾文化功能设施 | 第46页 |
4.3.2 形成点面结合的合理空间层次 | 第46-48页 |
4.4 设施功能人性化设计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附录:苏州轨道交通站内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