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9页 |
1.国外有关教育责权利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2.国内有关教育责权利问题的研究 | 第14-18页 |
3.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边界 | 第19页 |
1.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研究边界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9-22页 |
1.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2.研究内容 | 第20页 |
3.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4.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与高职院校的责权关系演变与建构条件 | 第22-28页 |
(一)校企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责权关系演变 | 第22-25页 |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干预 | 第22-23页 |
2.转型时期与所属企业的关系逐渐弱化 | 第23-24页 |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教深度融合 | 第24-25页 |
(二)校企合作的建构条件 | 第25-28页 |
1.共同利益诉求是建构的驱动力 | 第25-26页 |
2.共同承担责任是建构的先决条件 | 第26-27页 |
3.共同享有权利是建构的必要保障 | 第27-28页 |
三、校企合作利益主体责权配置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归因分析 | 第28-37页 |
(一)校企合作双方利益诉求与责任的现状调查 | 第28-31页 |
1.校企合作企业利益诉求期望值差异性比较 | 第28-29页 |
2.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利益诉求期望值差异性比较 | 第29页 |
3.校企合作责权配置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二)校企合作双方责权不清的现实困境 | 第31-34页 |
1.高职院校难以找准校企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 第32页 |
2.企业化全程渗入导致经济效益至上 | 第32-33页 |
3.校企合作责权风险规避措施不到位 | 第33-34页 |
(三)校企合作中责权不对等归因分析 | 第34-37页 |
1.相互耦合的利益沟通与协调渠道不畅 | 第34-35页 |
2.有利于整体推进的合作运行机制滞后 | 第35页 |
3.有助于实现主体功能的保障体系缺乏 | 第35-37页 |
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责权配置模式实证调研与剖析 | 第37-47页 |
(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合作概况 | 第37页 |
(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责权配置模式调研结果及分析 | 第37-47页 |
1.责权结合的创新动力——利益共赢 | 第38-39页 |
2.责权统一的有效途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39-43页 |
3.责权分明的约束机制——风险共担 | 第43页 |
4.责权分配的实施载体——创新管理模式 | 第43-45页 |
5.责权配置的建构保障——政府的协调与投入 | 第45-47页 |
五、优化校企合作利益主体责权配置的策略 | 第47-53页 |
(一)建立利益共赢的协调机制 | 第47-48页 |
1.要有正确的利益观念导向 | 第47页 |
2.找准利益诉求的核心内核 | 第47-48页 |
3.建立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利益诉求平台 | 第48页 |
4.构建强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 第48页 |
(二)完善责权明确的职权体系 | 第48-49页 |
1.完善职权体系,健全机构设置 | 第48-49页 |
2.建立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 第49页 |
3.明晰风险表现,规范风险规避措施 | 第49页 |
(三)发挥责权配置的政府职能 | 第49-53页 |
1.政府完善政策法规,厘清校企双方职责 | 第50页 |
2.健全遴选制度,监督资格、权利审核 | 第50-51页 |
3.发挥协调作用,保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 第51-53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