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1.1.1 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 | 第18-19页 |
1.4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2章 旅游业发展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旅游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1 概念性定义 | 第20页 |
2.1.2 技术性定义 | 第20页 |
2.1.3 其他定义 | 第20-21页 |
2.2 旅游业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1 旅游业的构成 | 第21页 |
2.2.2 旅游业的作用 | 第21-22页 |
2.3 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3.1 旅游资源 | 第22页 |
2.3.2 旅游开发 | 第22-23页 |
2.3.3 旅游市场 | 第23页 |
2.3.4 “体验式”旅游 | 第23页 |
2.4 旅游业发展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4.1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 第23-24页 |
2.4.2 “大旅游”产业理论 | 第24页 |
2.4.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 | 第26-44页 |
3.1 梓潼县简介 | 第26-28页 |
3.1.1 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3.1.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27-28页 |
3.2 梓潼县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条件 | 第28-32页 |
3.2.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 第28-29页 |
3.2.2 省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 第29-31页 |
3.2.3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 第31-32页 |
3.3 梓潼县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 | 第32-41页 |
3.3.1 自然旅游资源 | 第35-36页 |
3.3.2 文化旅游资源 | 第36-39页 |
3.3.3 社会旅游资源 | 第39-41页 |
3.4 梓潼县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 第41-44页 |
3.4.1 地理区位 | 第41页 |
3.4.2 交通区位 | 第41-42页 |
3.4.3 经济区位 | 第42页 |
3.4.4 客源市场 | 第42-43页 |
3.4.5 旅游区位 | 第43-44页 |
第4章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 第44-49页 |
4.1 梓潼县发展旅游业的现状 | 第44-46页 |
4.1.1 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 第44页 |
4.1.2 旅游规划进一步健全 | 第44-45页 |
4.1.3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 第45页 |
4.1.4 旅游线路和产品进一步提升 | 第45-46页 |
4.1.5 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升华 | 第46页 |
4.2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特点 | 第46-49页 |
4.2.1 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 | 第46-47页 |
4.2.2 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 第47页 |
4.2.3 区域旅游合作逐步增强 | 第47-48页 |
4.2.4 乡村旅游取得长足发展 | 第48-49页 |
第5章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5.1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5.1.1 旅游产业发展薄弱 | 第49-50页 |
5.1.2 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 第50页 |
5.1.3 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 | 第50-51页 |
5.1.4 旅游软硬件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 第51-52页 |
5.2 梓潼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5.2.1 旅游业的发展深受“边缘效应”影响 | 第52页 |
5.2.2 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 | 第52页 |
5.2.3 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不足 | 第52-53页 |
5.2.4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 第53-54页 |
第6章 促进梓潼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54-64页 |
6.1 创新性开发旅游产品 | 第54-56页 |
6.2 拓展区域旅游市场 | 第56-58页 |
6.3 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 第58-61页 |
6.4 加强旅游发展环境建设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