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热溶解聚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1.2.1 热溶解聚的方式 | 第12-15页 |
| 1.2.2 煤热溶解聚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煤基液体燃料的热溶解聚实验 | 第19-25页 |
| 2.1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 | 第19页 |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 2.3 实验步骤及设置 | 第20-22页 |
| 2.4 热溶产物的分析 | 第22-24页 |
| 2.4.1 热溶率分析 | 第22页 |
| 2.4.2 热溶气体产物 | 第22页 |
| 2.4.3 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FTIR)分析 | 第22-23页 |
| 2.4.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 第23-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褐煤热溶解聚的行为研究 | 第25-51页 |
| 3.1 热溶物的热溶率 | 第25-26页 |
| 3.2 热溶气体产物的GC分析 | 第26-27页 |
| 3.3 热溶物的FTIR分析 | 第27-28页 |
| 3.4 热溶残煤的FTIR分析 | 第28-29页 |
| 3.5 甲醇热溶物的GC/MS分析 | 第29-49页 |
| 3.5.1 烃类化合物 | 第30-37页 |
| 3.5.2 酚类和醇类化合物 | 第37-43页 |
| 3.5.3 酯类化合物 | 第43-48页 |
| 3.5.4 醚类化合物 | 第48-4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热溶溶剂对褐煤热解聚行为的影响 | 第51-69页 |
| 4.1 热溶溶剂对热溶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4.2 不同溶剂下热溶气体产物的GC分析 | 第52-56页 |
| 4.3 不同溶剂下热溶物的FTIR分析 | 第56-61页 |
| 4.4 不同溶剂下热溶物的GC/MS分析 | 第61-68页 |
| 4.4.1 环己烷热溶物 | 第61-63页 |
| 4.4.2 Tetralin热溶物 | 第63-65页 |
| 4.4.3 甲醇+环己烷的热溶物 | 第65-6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5章 液体热溶物生成机理分析 | 第69-73页 |
| 5.1 甲醇溶剂下热溶产物的生成 | 第69-71页 |
| 5.2 环己烷溶剂和Tetralin下热溶产物的生成 | 第71-72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