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废油的再生利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冷轧废乳化液的作用、特点及危害 | 第12-14页 |
1.1.1 冷轧废乳化液的作用 | 第12-13页 |
1.1.2 冷轧废乳化液的特点 | 第13页 |
1.1.3 冷轧废乳化液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 乳化液形成及破乳机理分析 | 第14-19页 |
1.2.1 乳化液的形成 | 第14-15页 |
1.2.2 冷轧废乳化液的种类 | 第15页 |
1.2.3 乳化液的稳定机理 | 第15-16页 |
1.2.4 破乳的机理 | 第16-18页 |
1.2.5 破乳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冷轧废乳化液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物理破乳法 | 第19-21页 |
1.3.2 化学破乳法 | 第21-22页 |
1.3.3 生物破乳法 | 第22-23页 |
1.3.4 联合破乳法 | 第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6-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1.1 试验用乳化废油 | 第26页 |
2.1.2 试验药品 | 第26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2.3 冷轧废乳化液相关性质测定 | 第27-29页 |
2.3.1 含水率的测定 | 第27页 |
2.3.2 机械杂质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3 pH值的测定 | 第28页 |
2.3.4 稳定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5 黏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4 冷轧废乳化液化学破乳实验 | 第29-30页 |
2.4.1 实验原理 | 第29-30页 |
2.4.2 实验步骤 | 第30页 |
2.5 冷轧废乳化液电解破乳实验 | 第30-32页 |
2.5.1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2.5.2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第3章 废乳化液的破乳再生研究 | 第32-56页 |
3.1 乳化液性能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3.1.1 冷轧废乳化液的类型 | 第32页 |
3.1.2 冷轧废乳化液的含水率 | 第32页 |
3.1.3 冷轧废乳化液的pH | 第32-33页 |
3.1.4 冷轧废乳化液的稳定性 | 第33页 |
3.1.5 冷轧废乳化液的运动粘度 | 第33页 |
3.2 冷轧废乳化液的加热破乳实验 | 第33-34页 |
3.3 冷轧废乳化液的化学破乳实验 | 第34-45页 |
3.3.1 不同类型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 第34-36页 |
3.3.2 复配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 第36-37页 |
3.3.3 破乳剂复合使用比例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4 破乳剂的影响因素实验 | 第38-43页 |
3.3.5 确定化学破乳的最佳条件 | 第43-45页 |
3.4 冷轧废乳化液的电解破乳实验 | 第45-50页 |
3.4.1 最佳的电解质添加量 | 第46-48页 |
3.4.2 最佳的电解破乳温度 | 第48页 |
3.4.3 最佳的电解破乳电压 | 第48-49页 |
3.4.4 电破乳最佳实验条件 | 第49-50页 |
3.5 冷轧废乳化液离心破乳实验 | 第50-51页 |
3.6 机械杂质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4.1 结论 | 第56-57页 |
4.2 创新点 | 第57页 |
4.3 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