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NDMA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NDMA的物化性质和毒性 | 第10-11页 |
1.2.2 水体中的NDMA | 第11-12页 |
1.2.3 去除NDMA的方法 | 第12-15页 |
1.3 零价铁还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还原水中污染物的研究 | 第17页 |
1.5 课题的内容、特色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特色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1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2.2 实验器材的洗涤 | 第22页 |
2.2.3 实验方法的步骤 | 第22-23页 |
2.3 金属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3.1 晶体表面形态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3.2 晶体结构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3.3 表面元素及结合状态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4 分析及检测方法 | 第24-27页 |
2.4.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NDMA的方法 | 第24页 |
2.4.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UDMH的方法 | 第24-25页 |
2.4.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DMA的方法 | 第25页 |
2.4.4 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2.4.5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零价铁还原亚硝基二甲胺的效能和影响因素 | 第27-49页 |
3.1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零价铁还原NDMA的效能及动力学分析 | 第27-28页 |
3.2 铜的腐蚀产物投量的影响 | 第28-33页 |
3.3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33-38页 |
3.4 溶解氧的影响 | 第38-42页 |
3.5 转速的影响 | 第42-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零价铁还原亚硝基二甲胺的产物分析及机理探讨 | 第49-63页 |
4.1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零价铁还原NDMA的产物分析 | 第49-51页 |
4.2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零价铁还原NDMA的金属离子溶出分析 | 第51-53页 |
4.2.1 铁离子溶出的分析 | 第51-52页 |
4.2.2 铜离子溶出的分析 | 第52-53页 |
4.3 铜的腐蚀产物催化零价铁还原NDMA过程中样品粉末的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53-59页 |
4.3.1 样品粉末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53-55页 |
4.3.2 样品粉末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4.3.3 样品粉末的表面元素结合状态 | 第56-59页 |
4.4 催化剂及还原剂影响评价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