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7页
        1.1.1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紧迫任务第9-10页
        1.1.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第10-11页
        1.1.3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已启动第11-14页
        1.1.4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能力现状调查第14-17页
    1.2 概念界定第17-19页
        1.2.1 辅导员第17页
        1.2.2 职业化第17-18页
        1.2.3 能力第18-19页
    1.3 高校辅导员研究现状述评第19-23页
        1.3.1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2 高校辅导员能力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1 理论意义第23-24页
        1.4.2 实践意义第24页
    1.5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第24-27页
        1.5.1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6页
        1.5.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27-29页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9-48页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9-31页
        2.1.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论述第29-30页
        2.1.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30-31页
        2.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辅导员能力发展研究中的体现第31页
    2.2 能力理论第31-37页
        2.2.1 能力理论的概述第31-32页
        2.2.2 能力理论的一般原理第32-37页
    2.3 职业发展理论第37-45页
        2.3.1 职业发展理论概述第37-38页
        2.3.2 职业发展理论基本观点第38-44页
        2.3.3 职业发展理论的应用第44-45页
    2.4 系统理论第45-48页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能力系统分析第48-60页
    3.1 个体能力与结构研究第48-50页
        3.1.1 个体能力研究概述第48-49页
        3.1.2 个体能力结构第49-50页
    3.2 高校辅导员及其职业分析第50-55页
        3.2.1 高校辅导员历史沿革第50-52页
        3.2.2 高校辅导员职责和功能第52-54页
        3.2.3 高校辅导职业特点第54-55页
    3.3 高校辅导员能力结构分析第55-60页
        3.3.1 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元素选择第55-57页
        3.3.2 高校辅导员能力层次结构第57-58页
        3.3.3 高校辅导员能力系统特征第58-60页
第四章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能力实证研究第60-90页
    4.1 高校辅导员能力研究设计第60-62页
        4.1.1 研究对象第60页
        4.1.2 研究目的第60页
        4.1.3 研究假设第60-61页
        4.1.4 研究方法第61-62页
    4.2 高校辅导员能力问卷统计分析第62-67页
        4.2.1 高校辅导员个人特征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第62-64页
        4.2.2 高校辅导员能力问卷的正态性检验第64-66页
        4.2.3 高校辅导员能力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第66-67页
    4.3 高校辅导员能力的结构分析第67-78页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67-71页
        4.3.2 结构方程模型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1-78页
    4.4 不同特征的高校辅导员能力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第78-87页
        4.4.1 不同性别的高校辅导员能力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第78-79页
        4.4.2 不同工龄的高校辅导员能力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第79-80页
        4.4.3 不同职业阶段的高校辅导员能力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第80-81页
        4.4.4 不同职业观的高校辅导员能力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第81-86页
        4.4.5 高校辅导员能力自我评级与重要性的差异性检验第86-87页
    4.5 分析与讨论第87-90页
        4.5.1 性别与辅导员职业第87-88页
        4.5.2 工作年龄与辅导员职业第88页
        4.5.3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阶段第88页
        4.5.4 辅导员职业观与辅导员能力维度第88-89页
        4.5.5 高校辅导员能力观第89-90页
第五章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多维能力评价体系第90-106页
    5.1 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分析第90-95页
        5.1.1 现行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评介第90-93页
        5.1.2 现行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问题第93-95页
    5.2 辅导员多维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第95-102页
        5.2.1 多维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原则第95-96页
        5.2.2 多维能力评价体系框架第96-98页
        5.2.3 多维能力评价体系特点第98-99页
        5.2.4 多维能力体系评价方法第99-102页
    5.3 实现多维能力评价体系的条件与保证第102-106页
        5.3.1 实现多维能力评价体系的条件第102-103页
        5.3.2 辅导员多维能力评价体系的保证机制第103-106页
第六章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能力管理策略第106-117页
    6.1 职业化背景下辅导员的能力管理第106-112页
        6.1.1 能力管理模块介绍第106-107页
        6.1.2 能力管理模块基本内容第107-112页
    6.2 辅导员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对策建议第112-117页
        6.2.1 历练人生导师的职业精神第112-114页
        6.2.2 践行人生导师的职业规范第114-115页
        6.2.3 构建人生导师的能力标准第115-117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7.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不足第117-118页
        7.1.1 主要研究工作第117-118页
        7.1.2 研究中的不足第118页
    7.2 研究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5-126页
附录第126-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理论研究--以滨海新区塘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