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木参1井石油地质条件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0-17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烃源岩评价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储层评价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4-15页
        1.5.1 论文完成计划第14-15页
        1.5.2 实物工作量第15页
    1.6 认识情况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1页
    2.1 研究区构造背景第17页
    2.2 区域地层第17-19页
    2.3 区域构造—积演化特征第19-21页
第3章 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第21-30页
    3.1 木参1井层序地层特征第21-25页
        3.1.1 层序成因第21页
        3.1.2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第21-23页
        3.1.3 层序划分方案第23-25页
    3.2 木参1井沉积相特征第25-26页
        3.2.1 沉积相类型第25页
        3.2.2 沉积微相识别标志第25-26页
    3.3 木参一井垂向沉积演化第26-30页
第4章 烃源岩评价第30-40页
    4.1 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第30页
    4.2 烃源岩的地化特征第30-38页
        4.2.1 有机质丰度第30-33页
        4.2.2 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第33-37页
        4.2.3 烃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第37-38页
    4.3 烃源岩的综合评价第38-40页
第5章 储层特征第40-47页
    5.1 储层垂向分段特征第40页
    5.2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0-41页
    5.3 储层孔渗特征第41-43页
    5.4 储层成岩作用第43-45页
    5.5 储层综合评价第45-47页
第6章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第47-52页
    6.1 盖层评价第47页
    6.2 生储盖组合评价第47-52页
        6.2.1. 生储盖类型第47-48页
        6.2.2. 木参一井生储盖组合第48-52页
第7章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章鸿钊地学思想形成过程探究及手稿拾遗
下一篇:滇西卓潘碱性杂岩基本特征及其构造与资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