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简述牵连犯的理论渊源 | 第8-10页 |
一、我国牵连犯的立法沿革 | 第8-9页 |
二、牵连犯理论的存废之争 | 第9-10页 |
第二章 牵连犯概述 | 第10-14页 |
一、牵连犯的特征 | 第10-12页 |
(一) 在主观上行为人实施数行为为追求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 | 第10-11页 |
(二) 数行为在客观方面的统一性 | 第11-12页 |
二、牵连犯的定义 | 第12-14页 |
第三章 牵连犯的认定 | 第14-22页 |
一、简述牵连关系认定标准的各种学说 | 第14-16页 |
(一) 主观说 | 第14页 |
(二) 客观说 | 第14-15页 |
(三) 折衷说 | 第15-16页 |
二、学说综合评价 | 第16-17页 |
三、认定标准的重构 | 第17-18页 |
(一) 在主观方面的标准 | 第17-18页 |
(二) 在客观方面的标准 | 第18页 |
四、牵连犯的分类 | 第18-20页 |
(一) 手段牵连犯、结果牵连犯和手段与结果混合牵连犯 | 第18-19页 |
(二) 法内牵连犯与法外牵连犯 | 第19页 |
(三) 基本的牵连犯和修正的牵连犯 | 第19-20页 |
五、牵连犯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一) 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 | 第20页 |
(二) 牵连犯与继续犯 | 第20页 |
(三) 牵连犯与吸收犯 | 第20-21页 |
(四) 牵连犯与事后不可罚行为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牵连犯的处断原则研究 | 第22-28页 |
一、我国刑事立法中牵连犯的处断 | 第22-23页 |
二、我国刑事理论界牵连犯处断学说评析 | 第23-25页 |
(一) 从一重处罚说 | 第23页 |
(二) 数罪并罚说 | 第23-24页 |
(三) 双重处断原则说 | 第24-25页 |
三、本文对牵连犯处断原则的看法 | 第25-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