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山西地区气溶胶物理特性的飞机—地面观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3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21页
        1.2.1 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的观测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2 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3 气溶胶活化特性观测研究进展第16-21页
    1.3 本文的选题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33页
第二章 观测实验介绍第33-38页
    2.1 观测区域及观测方法第33-34页
    2.2 观测仪器介绍第34-37页
        2.2.1 Y—12飞机观测平台第34页
        2.2.2 气溶胶数谱观测设备第34-35页
        2.2.3 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设备第35-36页
        2.2.4 云凝结核观测设备第36-37页
        2.2.5 飞机综合气象要素测量系统第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三章 气溶胶数谱空间分布的飞机观测研究第38-64页
    3.1 飞行实验介绍第39-43页
        3.1.1 仪器及飞行概况第39-41页
        3.1.2 资料选取及数据对比第41-43页
    3.2 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及尺度的垂直分布第43-54页
        3.2.2 不同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统计特征分析第43-45页
        3.2.3 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粒子尺度的垂直廓线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第45-51页
        3.2.4 不同高度范围内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及拟合第51-54页
    3.3 CCN及f_(CCN/CN)的垂直分布廓线第54-58页
        3.3.1 CCN的垂直分布特征第54-56页
        3.3.2 f_(CCN/CN)的垂直分布特征第56-58页
    3.4 气溶胶来源模拟分析第58-59页
    3.5 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第四章 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飞机观测研究第64-81页
    4.1 飞行试验概况第64-66页
    4.2 飞机观测的主要光学参数第66-67页
    4.3 气溶胶光学特性统计特征分析第67-68页
    4.4 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及与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第68-78页
        4.4.1 气溶胶浓度及粒子尺度的垂直分布第68-72页
        4.4.2 气溶胶散射特性的垂直分布第72-75页
        4.4.3 气溶胶散射系数与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75-76页
        4.4.4 气溶胶吸收特性的垂直分布第76页
        4.4.5 不同高度气溶胶来源及输送模拟第76-78页
    4.5 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五章 气溶胶数谱特征和光学特性的地面观测研究第81-99页
    5.1 观测实验介绍第81页
    5.2 地面气溶胶物理特征统计分析及与天气条件的关系第81-93页
        5.2.1 气溶胶物理特征统计结果第81-84页
        5.2.2 气溶胶数浓度、质量浓度、散射特征与天气条件的关系第84-85页
        5.2.3 气溶胶数浓度、质量浓度、散射特征频数分布特征第85-87页
        5.2.4 气溶胶数浓度、质量浓度、散射特性日变化特征第87-93页
    5.3 气溶胶潜在源区分布及其相对贡献值分析第93-95页
    5.4 小结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第六章 气溶胶活化特性的观测研究第99-117页
    6.1 地面CCN特征观测研究第99-111页
        6.1.1 观测实验介绍第99页
        6.1.2 资料选取及数据处理第99-100页
        6.1.3 CCN数浓度季节变化第100-102页
        6.1.4 CCN数浓度月平均分布第102-105页
        6.1.5 CCN数浓度日变化特征第105-108页
        6.1.6 不同季节CCN核谱拟合第108-111页
    6.2 气溶胶分档活化率观测研究第111-114页
        6.2.1 观测实验简介第111页
        6.2.2 分档活化率特征第111-114页
    6.3 小结第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7.1 主要结论第117-119页
    7.2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第119-120页
    7.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120-121页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第121-123页
    1. 论文发表情况第121-122页
    2.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22页
    3. 参加学术交流情况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健品营销模式研究--以DS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为例
下一篇:中小软件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以XX软件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