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内涵综述 | 第12-15页 |
2.2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设计综述 | 第15-17页 |
2.3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8-19页 |
3 北京市地面公交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9-29页 |
3.1 北京市地面公交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3.1.1 北京市交通发展的经济社会方面 | 第19-23页 |
3.1.2 地面公交发展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3.2 北京市地面公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2.1 城市交通拥挤 | 第25-26页 |
3.2.2 城市交通安全 | 第26-27页 |
3.2.3 城市交通污染 | 第27-28页 |
3.2.4 交通管理 | 第28-29页 |
4 地面公交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设计 | 第29-39页 |
4.1 指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4.1.1 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内涵 | 第29页 |
4.1.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 | 第29-30页 |
4.1.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30-31页 |
4.2 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具体构建 | 第31-34页 |
4.3 对指标涵义的解释 | 第34-39页 |
4.3.1 交通功能方面指标 | 第34-36页 |
4.3.2 经济社会方面指标 | 第36-37页 |
4.3.3 资源环境方面指标 | 第37页 |
4.3.4 交通管理方面指标 | 第37-39页 |
5 可持续交通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 第39-46页 |
5.1 概述 | 第39页 |
5.2 评价模型 | 第39-43页 |
5.2.1 熵与熵值函数 | 第39-40页 |
5.2.2 综合评价中信息熵及权重函数 | 第40-42页 |
5.2.3 多层综合评价系统的评价 | 第42-43页 |
5.3 地面公交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43-46页 |
5.3.1 子系统评价指标 | 第44页 |
5.3.2 可持续发展综合系数 | 第44-46页 |
6 北京市地面公交可持续发展评价应用分析 | 第46-56页 |
6.1 数据搜集 | 第46-49页 |
6.1.1 定量数据的搜集 | 第46-47页 |
6.1.2 定性指标量化方法 | 第47-49页 |
6.2 收集数据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9页 |
6.3 建立北京市地面公交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50页 |
6.4 对北京市地面公交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 第50-56页 |
6.4.1 熵值法计算过程 | 第50-52页 |
6.4.2 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7.1 结论 | 第56页 |
7.2 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A | 第60-6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