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多级安全网络中安全标记绑定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 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安全标记绑定技术研究现状第16-28页
    2.1 安全标记内涵第16-19页
        2.1.1 安全标记的由来第16-17页
        2.1.2 安全标记在多级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第17-19页
    2.2 多级安全模型与安全标记框架研究第19-20页
    2.3 数据客体与安全标记绑定研究现状第20-23页
        2.3.1 安全标记绑定方法分类第20页
        2.3.2 传统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第20-22页
        2.3.3 基于数字水印的安全标识第22页
        2.3.4 基于元数据的安全标记绑定第22-23页
    2.4 网络数据流与安全标记绑定研究现状第23-26页
        2.4.1 显式数据流安全标记第23-24页
        2.4.2 隐式数据流安全标记第24-26页
    2.5 存在主要问题及研究对策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面向多级安全网络的一体化安全标记框架第28-40页
    3.1 多级安全网络中安全标记应用分析第28-29页
    3.2 MLSN-ISLF框架建立第29-34页
        3.2.1 框架元素第30-32页
        3.2.2 约束规则第32-34页
        3.2.3 标记函数集第34页
    3.3 MLSN-ISLF实施结构第34-39页
        3.3.1 框架组成第34-36页
        3.3.2 工作过程第36-37页
        3.3.3 关键技术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基于XML的多类型数据客体与安全标记统一绑定技术第40-58页
    4.1 概述第40-43页
        4.1.1 问题的提出第40页
        4.1.2 多类型客体统一绑定方法研究思路第40-42页
        4.1.3 XML相关基础第42-43页
    4.2 基于逻辑多级分割的客体XML转换算法第43-48页
        4.2.1 多类型数据客体分析第43-45页
        4.2.2 数据客体逻辑多级分割第45-46页
        4.2.3 数据客体XML转换第46-48页
    4.3 标记文档生成与相关约束第48-54页
        4.3.1 安全标记文档生成第48-52页
        4.3.2 标记绑定约束规则第52-54页
    4.4 基于XML安全标记绑定第54-57页
        4.4.1 基于遍历的安全标记绑定算法第54-55页
        4.4.2 基于剪枝的客体视图生成算法第55-56页
        4.4.3 Obj XLab Doc安全标记操作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基于AIPD的数据流与安全标记隐式绑定方法第58-70页
    5.1 概述第58-59页
    5.2 数据流与安全标记隐式绑定设计思路第59-60页
    5.3 基于AIPD的数据流安全标记绑定第60-64页
        5.3.1 安全标记编码与纠错第60-61页
        5.3.2 标记载体AIPD计算第61-63页
        5.3.3 基于AIPD的标记嵌入第63-64页
        5.3.4 数据流安全标记提取第64页
    5.4 基于AIPD的数据流安全标记绑定分析与实验第64-69页
        5.4.1 隐蔽性分析第64-65页
        5.4.2 健壮性分析第65-67页
        5.4.3 实验分析第67-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安全标记绑定在多级安全网络访问控制中的应用第70-82页
    6.1 多级安全网络访问控制原型系统第70-72页
        6.1.1 系统总体设计第70-71页
        6.1.2 系统运行流程第71-72页
    6.2 安全管理模块第72-73页
    6.3 安全标记绑定模块第73-77页
        6.3.1 应用级安全标记绑定第74-76页
        6.3.2 网络级安全标记绑定第76-77页
    6.4 基于安全标记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块第77-80页
        6.4.1 应用级访问控制组件第78-79页
        6.4.2 网络级访问控制组件第79-80页
    6.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7.1 工作总结第82-83页
    7.2 研究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作者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下一篇:国内外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