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NFC天线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2.1 NFC产品第10-11页
        1.2.2 NFC天线第11-13页
    1.3 NFC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3-14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NFC技术研究第16-30页
    2.1 NFC技术简介第16-19页
        2.1.1 NFC通信模式第16-17页
            2.1.1.1 主动通信模式第17页
            2.1.1.2 被动通信模式第17页
        2.1.2 NFC终端工作模式第17-19页
            2.1.2.1 读/写模式第17页
            2.1.2.2 点对点模式第17-18页
            2.1.2.3 卡模拟模式第18-19页
        2.1.3 NFC标签第19页
            2.1.3.1 Type 1标签第19页
            2.1.3.2 Type 2标签第19页
            2.1.3.3 Type 3标签第19页
            2.1.3.4 Type 4标签第19页
            2.1.3.5 MIFARE Classic标签第19页
    2.2 NFC主要协议第19-23页
        2.2.1 NFC兼容协议第19-22页
            2.2.1.1 ISO/IEC 14443第20页
            2.2.1.2 NFCIP-1第20-21页
            2.2.1.3 MIFARE第21页
            2.2.1.4 Felica第21-22页
        2.2.2 NFC Forum标准第22-23页
            2.2.2.1 NDEF第22页
            2.2.2.2 LLCP第22-23页
    2.3 NFC终端技术方案第23-27页
        2.3.1 全终端方案第23页
        2.3.2 SWP方案第23-24页
        2.3.3 双界面卡方案第24-25页
        2.3.4 贴膜卡方案第25页
        2.3.5 SD卡方案第25-26页
        2.3.6 RFID-SIM应用第26-27页
    2.4 NFC与RFID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NFC天线及其仿真可行性研究第30-46页
    3.1 NFC天线理论分析第30-34页
        3.1.1 NFC天线的等效分析第30-32页
        3.1.2 计算验证第32-34页
    3.2 NFC天线的设计方法第34-38页
    3.3 仿真选软件的介绍第38-39页
    3.4 NFC天线仿真可行性验证第39-44页
        3.4.1 校验线圈的仿真第40-42页
        3.4.2 参考接近卡天线的仿真第42-44页
    3.5 本章总结第44-46页
第四章 NFC天线的仿真设计第46-58页
    4.1 需求分析第46-47页
    4.2 天线设计分析第47-50页
    4.3 天线的建模仿真第50-56页
        4.3.1 五匝线圈天线的设计第50-53页
        4.3.2 四匝线圈天线的设计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表面理论第58-68页
    5.1 NFC应用中的问题第58页
    5.2 表面理论第58-61页
    5.3 仿真验证第61-64页
        5.3.1 自由空间的天线磁场强度第61-62页
        5.3.2 金属对天线磁场强度的影响第62页
        5.3.3 铁氧体对天线磁场强度的影响第62-63页
        5.3.4 金属和铁氧体同时对天线磁场强度的影响第63-64页
    5.4 实验验证第64-66页
    5.5 本章总结第66-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论文总结第68页
    6.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纳米金光学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用于三聚氰胺和转基因分析检测
下一篇:微囊藻毒素对鱼和哺乳动物红细胞致毒效应及对哺乳动物造血机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