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微囊藻毒素对鱼和哺乳动物红细胞致毒效应及对哺乳动物造血机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缩略语表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0页
    1 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第17-19页
    2 微囊藻藻毒素产生的主要制约因素第19-20页
    3 微囊藻毒素的一般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第20-22页
    4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概况第22-26页
        4.1 肝脏毒性第22-23页
        4.2 肾脏毒性第23-24页
        4.3 遗传毒性第24页
        4.4 生殖毒性第24-25页
        4.5 其他毒性第25-26页
    5 微囊藻藻毒素致毒机理的研究第26-27页
    6 微囊藻毒素与贫血第27-29页
    7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对鲫红细胞体外培养的毒性研究第30-51页
    1 引言第30-3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2.1 试验材料第32页
        2.2 试验鱼第32页
        2.3 鲫红细胞染毒与样品采集第32-33页
        2.4 红细胞破膜上清液的制备第33页
        2.5 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指标的测定第33-35页
            2.5.1 脂质过氧化(LPO)的测定第33页
            2.5.2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33-34页
            2.5.3 过氧化氢酶(CAT,EC1.11.1.6)活性测定第34页
            2.5.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1.9)活性测定第34页
            2.5.5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C2.5.1.18)活性测定第34页
            2.5.6 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第34-35页
        2.6 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第35页
            2.6.1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第35页
            2.6.2 钠钾ATP酶(Na~+-K~+-ATPase)和钙镁ATP酶(Ca~(2+)-Mg~(2+)-ATPase)活性的测定第35页
            2.6.3 红细胞膜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第35页
        2.7 溶血率第35-36页
        2.8 红细胞形态变化第36页
        2.9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6页
    3 结果第36-47页
        3.1 脂质过氧化水平(LPO)的变化第36-37页
        3.2 SOD活性变化第37-38页
        3.3 CAT活性变化第38-39页
        3.4 Gpx活性变化第39-40页
        3.5 GST活性变化第40-41页
        3.6 GSH含量的变化第41-42页
        3.7 AChE活性的变化第42-43页
        3.8 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测定第43-45页
        3.9 溶血率的变化第45页
        3.10 红细胞形态的观察第45-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5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红细胞体外培养的毒性研究第51-69页
    1 引言第51-5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2.1 试验材料第52页
        2.2 试验小鼠第52页
        2.3 小鼠红细胞染毒和样品采集第52-53页
        2.4 红细胞破膜上清液的制备第53页
        2.5 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指标的测定第53页
            2.5.1 脂质过氧化(LPO)的测定第53页
            2.5.2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53页
            2.5.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1.9)活性测定第53页
            2.5.4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C2.5.1.18)活性测定第53页
            2.5.5 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第53页
        2.6 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第53-54页
            2.6.1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第53-54页
            2.6.2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第54页
            2.6.3 钠钾ATP酶(Na~+-K~+-ATPase)和钙镁ATP酶(Ca~(2+)-Mg~(2+)-ATPase)活性的测定第54页
            2.6.4 红细胞膜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第54页
        2.7 溶血率第54页
        2.8 红细胞形态变化第54页
        2.9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4-55页
    3 结果第55-65页
        3.1 LPO水平的变化第55-56页
        3.2 SOD活性变化第56-57页
        3.3 Gpx活性变化第57页
        3.4 GST活性变化第57-58页
        3.5 GSH含量的变化第58-59页
        3.6 LDH活性的变化第59-60页
        3.7 AChE活性的变化第60-61页
        3.8 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测定第61-63页
        3.9 溶血率的变化第63页
        3.10 红细胞形态的观察第63-65页
    4 讨论第65-68页
    5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造血功能的抑制第69-93页
    1 引言第69-7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1-79页
        2.1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第71-72页
        2.2 试验动物与染毒第72-73页
        2.3 血样采集与血清样品制备第73页
        2.4 外周血象指标的测定第73页
        2.5 骨髓细胞样品的制备第73-74页
        2.6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观察第74页
        2.7 骨髓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第74页
        2.8 血消中造血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第74-76页
            2.8.1 GM-CSF含量的测定第74-76页
            2.8.2 EPO、IL-3和TNF-α含量的测定第76页
        2.9 骨髓细胞中造血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第76-78页
            2.9.1 骨髓细胞RNA提取第76-77页
            2.9.2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ase)第77页
            2.9.3 引物设计及Real-Time PCR分析第77-78页
        2.10 血清中细胞凋亡因子水平的测定第78页
        2.11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78-79页
    3 结果第79-87页
        3.1 外周血象指标第79-81页
        3.2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第81-82页
        3.3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第82页
        3.4 骨髓细胞增殖能力第82-83页
        3.5 血清中相关造血因子含量水平的变化第83-84页
        3.6 骨髓细胞中造血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第84-86页
        3.7 血清中细胞凋亡因子的含量水平变化第86-87页
    4 讨论第87-92页
        4.1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外周血象指标的影响第87页
        4.2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第87-88页
        4.3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第88页
        4.4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第88-90页
        4.5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细胞凋亡及骨髓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第90-92页
    5 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微囊藻毒素对骨髓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第93-109页
    1 引言第93-9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4-99页
        2.1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第94-95页
        2.2 试验动物第95页
        2.3 血样采集第95页
        2.4 外周血象指标的测定第95-96页
        2.5 骨髓细胞样品的制备第96页
        2.6 骨髓细胞周期分析第96页
        2.7 骨髓细胞中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第96-98页
            2.7.1 骨髓细胞RNA提取第96页
            2.7.2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ase)第96页
            2.7.3 引物设计第96-98页
            2.7.4 Real-Time PCR分析第98页
        2.8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98-99页
    3 结果第99-105页
        3.1 外周血象指标第99-101页
        3.2 骨髓细胞周期分析第101-103页
        3.3 骨髓细胞中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第103-105页
    4 讨论第105-107页
    5 小结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FC天线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广电网的云应用服务管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