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龟裂链霉菌中功能基因的研究及土霉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37页
    1.1 链霉菌中次级代谢调控研究概况第17-22页
        1.1.1 磷酸盐调控第17-19页
        1.1.2 通过氮源调控次级代谢途径第19页
        1.1.3 通过碳源代谢调控实现抗生素合成途径的调控第19-20页
        1.1.4 破坏细胞内锌离子和铁离子的平衡实现对抗生素合成途径的调控第20页
        1.1.5 利用营养物缺乏时的应急反应对次级代谢途径的调控第20-21页
        1.1.6 信号传导末端的信号传导器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第21-22页
    1.2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研究概况第22-25页
        1.2.1 ABC蛋白的结构第22-24页
        1.2.2 ABC转运系统在细菌中的生理功能第24-25页
        1.2.3 ABC转运蛋白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第25页
    1.3 Lrp/AsnC转录调控因子蛋白家族研究概况第25-29页
        1.3.1 Lrp/AsnC家族调控因子的调控功能第25-26页
        1.3.2 Lrp/AsnC家族蛋白与DNA的结合第26-28页
        1.3.4 Lrp/AsnC类似蛋白与效应因子的结合第28-29页
    1.4 S.rimosus中土霉素合成研究概况第29-35页
        1.4.1 S.rimosus中的OTC合成途径第29-30页
        1.4.2 OTC合成基因簇第30-32页
        1.4.3 OTC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第32-33页
        1.4.4 Ⅱ型最小(minimal)PKS系统第33-35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35-3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7-75页
    2.1 菌株第37页
    2.2 质粒第37-39页
    2.3 引物第39-41页
    2.4 培养基第41页
    2.5 实验试剂第41-42页
        2.5.1 酶制剂第41页
        2.5.2 生化试剂第41-42页
        2.5.3 常规生化试剂第42页
    2.6 实验设备第42-43页
    2.7 菌株的培养条件第43页
    2.8 S.rimosus的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3页
    2.9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3页
    2.10 PCR扩增第43-44页
    2.11 DNA片段纯化第44页
    2.12 质粒DNA的提取第44页
    2.13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第44-45页
    2.14 DNA片段的连接第45页
    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5页
    2.16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45-46页
    2.17 DNA的测序第46页
    2.18 质粒的去甲基化第46页
    2.19 电转化用S.rimosus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6-47页
    2.20 S.rimosus中质粒的电转化第47页
    2.21 S.rimosus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合成cDNA第47-48页
        2.21.1 S.rimosus总RNA的提取第47页
        2.21.2 cDNA的合成第47-48页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第48页
    2.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48-50页
        2.23.1 1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48-49页
        2.23.2 7%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第49-50页
    2.24 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50页
    2.25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50-51页
        2.25.1 缓冲液的配制第50页
        2.25.2 镍柱亲和层析第50-51页
    2.26 DNA凝胶阻滞(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实验第51页
    2.27 DNase Ⅰ Footprinting分析第51-52页
        2.27.1 缓冲液配制第51页
        2.27.2 Footpriting检测第51-52页
    2.28 Southern Blotting分析第52-53页
        2.28.1 探针的标记第52页
        2.28.2 膜的制备第52页
        2.28.3 DNA印迹杂交第52-53页
    2.29 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第53-59页
        2.29.1 重组大肠杆菌E.coli/pETC02的构建第53-56页
        2.29.2 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8a-rgC的构建第56-57页
        2.29.3 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8a-mgCs的构建第57-59页
    2.30 S.rimosus模式菌M4018重组菌的构建第59-68页
        2.30.1 S rimosus模式菌M4018的otrC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59-61页
        2.30.2 S.rimosus模式菌M4018的otrC基因阻断突变株的构建第61-63页
        2.30.3 S.rimosus模式菌M4018的rgC敲入突变株菌株的构建第63-64页
        2.30.4 S rimosus模式菌M4018的rgC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64-66页
        2.30.5 M4018::rgC突变株的rgC回补突变株的构建第66-67页
        2.30.6 S.rimosus模式菌M4018的oxyABC基因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67-68页
    2.31 S.rimosus工业高产菌突变株的构建第68-70页
        2.31.1 otrC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68-69页
        2.31.2 otrC阻断突变株的构建第69页
        2.31.3 rgC敲入突变株的构建第69页
        2.31.4 rgC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69页
        2.31.5 rgC回补突变株的构建第69页
        2.31.6 oxyABC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69-70页
    2.32 外源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第70页
    2.33 ATPase酶活力进行测定第70页
    2.34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转运功能的测定第70-71页
        2.34.1 重组大肠杆菌的诱导培养及菌体收集第70-71页
        2.34.2 EB转运活性的测定第71页
        2.34.3 抑制剂Ortho-vanadate对大肠杆菌重组菌EB转运功能的影响第71页
    2.35 细胞耐药性的测定第71-72页
        2.35.1 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第71页
        2.35.2 药物对S.rimosus的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第71-72页
    2.36 S.rimosus的OTC发酵第72页
        2.36.1 在天然发酵培养基中的发酵第72页
        2.36.2 在合成培养基中的发酵第72页
        2.36.3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发酵液中OTC含量第72页
    2.37 发酵过程中菌体干重的测定第72页
    2.38 L-天冬氨酸的测定第72-74页
        2.38.1 样品的处理第72-73页
        2.38.2 HPLC分析L-天冬氨酸含量第73-74页
    2.39 发酵过程中有机酸总量变化的检测第74-75页
第三章 S.rimosus中一个ABC转运蛋白OtrC的功能分析及其对OTC合成的调控作用第75-93页
    3.1 前言第75页
    3.2 OtrC蛋白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及机构预测第75-78页
    3.3 Otr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第78-80页
        3.3.1 重组大肠杆菌E.coB/pETC02的构建第78页
        3.3.2 Otr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第78-80页
    3.4 OtrC蛋白ATPase活力的测定第80页
    3.5 OtrC蛋白转运功能的鉴定第80-82页
    3.6 S.rimosus模式菌M4018的otrC敲入突变株的构建第82-83页
    3.7 S.rimosus模式菌M4018的otrC基因阻断突变株的构建第83-84页
    3.8 OtrC基因的表达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第84-88页
        3.8.1 OtrC基因的表达对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第84-86页
        3.8.2 OtrC基因的表达对S.rimosus模式菌M4018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第86-88页
    3.9 OtrC表达对S.rimosus模式菌M4018中OTC合成的影响第88-89页
    3.10 RT-qPCR分析不同S. rimosus突变株中otrC基因的表达量第89-91页
        3.10.1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89页
        3.10.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9-90页
        3.10.3 otrC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第90-91页
    3.11 讨论第91-92页
    3.12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S.rimosus模式菌M4018中转录调控因子RgC功能的分析及其对OTC合成途径的调控第93-116页
    4.1 引言第93-94页
    4.2 rg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第94-96页
        4.2.1 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8a-rgC的构建第94页
        4.2.2 His_6-RgC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94-96页
    4.3 EMSA分析RgC与启动子DNA的体外结合第96-97页
    4.4 氨基酸的添加对RgC与目的DNA结合的影响第97-98页
    4.5 RgC蛋白的定点突变对其DNA结合能力的影响第98-101页
    4.6 DNase Ⅰ footprinting分析RgC结合位点第101-103页
    4.7 M4018中rgC敲入和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103-109页
        4.7.1 rgC敲入突变株的构建第103-105页
        4.7.2 rgC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105-108页
        4.7.3 rgC回补突变株的构建第108-109页
    4.8 S.rimosus突变菌株中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第109-111页
    4.9 RgC对S rimosus模式菌M4018中OTC合成的调控作用第111-112页
    4.10 RgC对S rimosus模式菌M4018天冬氨酸代谢途径及菌体生长的影响第112页
    4.11 RgC蛋白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112-113页
    4.12 讨论第113-114页
    4.13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S.rimosus中minimal PKS对菌体生长及OTC合成的调控第116-126页
    5.1 引言第116页
    5.2 重组质粒pSET152-ermE~p-oxyABC(pSEM)的验证第116-117页
    5.3 S.rimosus模式菌M4018的oxyABC基因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117-118页
    5.4 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对S.rimosus模式菌M4018表型的影响第118-119页
    5.5 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对发酵过程中S.rimosus模式菌M4018菌体生长的影响第119-120页
    5.6 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对S.rimosus模式菌M4018 OTC产量的影响第120-121页
    5.7 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对M4018中初级代谢途径通量影响的初步分析第121-122页
    5.8 minimal PKS基因及otrB抗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第122-124页
    5.9 讨论第124-125页
    5.10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六章 工业高产菌中OTC合成的代谢调控第126-144页
    6.1 引言第126-127页
    6.2 otrC基因的过量表达和阻断对工业高产菌SR16中OTC产量的影响第127-130页
        6.2.1 工业生产菌otrC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127-128页
        6.2.2 工业生产菌otrC阻断突变株的构建第128-129页
        6.2.3 otrC基因的过量表达和阻断对工业菌SR16中OTC产量的影响第129页
        6.2.4 otrC基因的过量表达和阻断突变株中otrC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第129-130页
    6.3 rgC基因的过量表达和敲除对工业高产菌SR16中OTC产量的影响第130-136页
        6.3.1 工业高产菌SR16的rgC基因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130-131页
        6.3.2 工业高产菌SR16的rgC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131-133页
        6.3.3 rgC回补突变株的构建第133页
        6.3.4 rgC基因过量表达和敲除对工业高产菌SR16中OTC产量的影响第133-135页
        6.3.5 SR16突变株中rgC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第135-136页
    6.4 minimal PKS基因的过量表达对工业高产菌SR16的表型、菌体生长及OTC生产能力的影响第136-140页
        6.4.1 SR16的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突变株的构建第136-137页
        6.4.2 minimal PKS过量表达对SR16菌体形态的影响第137页
        6.4.3 minimal PKS过量表达对SR16菌丝和孢子发育的影响第137-138页
        6.4.4 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对发酵过程中S.rimosus SR16菌体生长的影响第138-139页
        6.4.5 minimal PKS基因过量表达对S.rimosus SR16中OTC产量的影响第139-140页
    6.5 S.rimosus SR16突变株中初级代谢途径通量变化的初步分析第140页
    6.6 S.rimosus SR16及其突变株中minimal PKS基因及otrB抗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第140-141页
    6.7 讨论第141-142页
    6.8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4-146页
    7.1 结论第144页
    7.2 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芳香杂环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氧化还原相关蛋白功能、结构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