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一例贯之”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第9-13页 |
(一)“一例贯之”法的内涵 | 第9-10页 |
(二)“一例贯之”法的理论依据 | 第10-13页 |
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启示 | 第10-11页 |
2. 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的要求 | 第11页 |
3.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指导 | 第11-13页 |
二、“一例贯之”法的优势和意义 | 第13-17页 |
(一)“一例贯之”法较之普通案例教学的优势 | 第13-14页 |
1. “一例贯之”法可以更好地实现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 第13页 |
2. “一例贯之”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 第13-14页 |
3. “一例贯之”法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材料 | 第14页 |
4. “一例贯之”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富紧凑感 | 第14页 |
(二)“一例贯之”法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 第14-15页 |
1. 走进事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 第14页 |
2. 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逻辑力和思辩力 | 第14-15页 |
3. 总结观点——培养学生的整合力和归纳力 | 第15页 |
(三)“一例贯之”法意义在于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 第15-17页 |
1.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 第15-16页 |
2.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 第16页 |
3. 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 第16-17页 |
三、“一例贯之”法在《价值与价值观》一节中的实践应用 | 第17-28页 |
(一)《价值与价值观》一节的教材分析 | 第17-18页 |
(二)“一例贯之”法在《价值与价值》教学中的案例选择 | 第18-21页 |
1. 案例材料的筛选与整理 | 第18-19页 |
2. 案例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19-21页 |
(三)“一例贯之”法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 第21-26页 |
1. 问题设置适当 | 第21-24页 |
2. 课堂氛围民主 | 第24-25页 |
3. 合理掌控节奏 | 第25页 |
4. 有意课外延伸 | 第25-26页 |
(四)“一例贯之”法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的效果反馈 | 第26-28页 |
四、“一例贯之”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总结 | 第28-33页 |
(一)“一例贯之”法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障碍 | 第28-29页 |
1.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驾驭课堂经验不够 | 第28页 |
2. 重“做课”而轻“上课” | 第28-29页 |
3. 案例资源不够丰富,案例开发难度较大 | 第29页 |
(二)“一例贯之”法对于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29-33页 |
1.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 第29-30页 |
2.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 第30-31页 |
3. 整合共享教学资源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