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利益分析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目的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文本的研究第11-13页
        1.2.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演变的研究第13-15页
        1.2.3 助学贷款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第15-16页
        1.2.4 简要评述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利益分析的一般概述第19-30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助学贷款第19页
        2.1.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第19页
        2.1.3 利益第19-21页
    2.2 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1-24页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2.2.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利益相关者第23-24页
    2.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历史演变第24-27页
        2.3.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准备阶段(1986年~1998年)第25-26页
        2.3.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试点阶段(1999年~2003年)第26页
        2.3.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阶段(2004年~今)第26-27页
    2.4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利益分析的范围第27-30页
        2.4.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的相关利益主体第27-29页
        2.4.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的利益内容第29-30页
第3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同阶段的利益透视第30-40页
    3.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准备阶段的利益第30-33页
        3.1.1 政府的利益第31页
        3.1.2 高校的利益第31-32页
        3.1.3 经办银行的利益第32页
        3.1.4 贷款学生的利益第32-33页
    3.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试点阶段的利益第33-36页
        3.2.1 政府的利益第33-34页
        3.2.2 高校的利益第34-35页
        3.2.3 经办银行的利益第35页
        3.2.4 贷款学生的利益第35-36页
    3.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阶段的利益第36-40页
        3.3.1 政府的利益第38页
        3.3.2 高校的利益第38页
        3.3.3 经办银行的利益第38页
        3.3.4 贷款学生的利益第38-40页
第4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同阶段的利益比较第40-50页
    4.1 不同阶段的利益一致性第40-42页
        4.1.1 政府第40-41页
        4.1.2 高校第41页
        4.1.3 经办银行第41-42页
        4.1.4 贷款学生第42页
    4.2 不同阶段的利益差异性第42-44页
        4.2.1 政府第42-43页
        4.2.2 高校第43页
        4.2.3 经办银行第43-44页
        4.2.4 贷款学生第44页
    4.3 不同阶段的利益特点第44-47页
        4.3.1 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特点第44-46页
        4.3.2 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格局特点第46-47页
    4.4 不同阶段利益异同的原因第47-50页
        4.4.1 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提升第47页
        4.4.2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第47-48页
        4.4.3 政策相关机制完善的推进第48-50页
第5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利益实现第50-59页
    5.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目标定位:公共利益第50-51页
        5.1.1 公共利益是政策利益主体利益均衡的终极目的第50-51页
        5.1.2 政策利益主体利益均衡点在于受教育权的平等分享第51页
    5.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的基本原则第51-53页
        5.2.1 尊重利益诉求的原则第51-52页
        5.2.2 明确权责关系的原则第52-53页
    5.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的路径第53-59页
        5.3.1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权益模糊第53-54页
        5.3.2 构建利益补偿机制,缓和利益冲突第54-55页
        5.3.3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杜绝暗箱操作第55-56页
        5.3.4 建立政策检测机制,预防政策僵化第56-59页
第6章 结论第59-61页
    6.1 主要结论第59页
        6.1.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质上调整的是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第59页
        6.1.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同阶段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呈现出一致性与差异并存的特点第59页
        6.1.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终极目标在于确保以受教育权平等分享为标识的公共利益的实现第59页
    6.2 研究局限第59-60页
        6.2.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文本的梳理尚待进一步细化第60页
        6.2.2 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尚需进一步描绘第60页
    6.3 研究展望第60-61页
        6.3.1 增加政策文本数量,细化政策文本统计标准第60页
        6.3.2 运用质化研究工具,描绘政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派留学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下一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治理结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