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形成条件 | 第10-19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一)加强民生建设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 | 第10页 |
(二)提高执政能力成为巩固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 | 第10-11页 |
(三)防腐拒变成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历史课题 | 第11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 | 第11-13页 |
(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 | 第13-15页 |
(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15-16页 |
三、实践基础 | 第16-19页 |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的总结 | 第16-17页 |
(二)苏东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 | 第17页 |
(三)习近平个人政治工作经验的积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内容 | 第19-29页 |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 | 第19-21页 |
(一)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 | 第19-20页 |
(二)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的基本力量 | 第20页 |
(三)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 第20-21页 |
二、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 第21-23页 |
(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 第21-22页 |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 第22-23页 |
(三)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根本使命 | 第23页 |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安身立命之本 | 第23-25页 |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 第23-24页 |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经受考验和克服危险的法宝 | 第24页 |
(三)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 第24-25页 |
四、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特点 | 第25-29页 |
(一)善学善思知行合一 | 第25-26页 |
(二)求真务实抓实做细 | 第26-27页 |
(三)关注民生和谐党群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 第29-34页 |
一、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理论意义 | 第29-31页 |
(一)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 第29-30页 |
(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 | 第30页 |
(三)丰富了党开展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 | 第30-31页 |
二、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实践意义 | 第31-34页 |
(一)有利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 第31-32页 |
(二)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 第32-33页 |
(三)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