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性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9-1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CFG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 | 第19-48页 |
2.1 CFG桩复合地基概述 | 第19-24页 |
2.1.1 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 | 第19-20页 |
2.1.2 桩土共同作用 | 第20-21页 |
2.1.3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 第21-22页 |
2.1.4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22-24页 |
2.2 中性点理论 | 第24-31页 |
2.2.1 中性点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中性点位置的确定 | 第25-31页 |
2.3 CFG桩复合地基的极限破坏理论 | 第31-46页 |
2.3.1 极限承载力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2.3.2 褥垫层厚度的确定 | 第33页 |
2.3.3 负摩阻区太沙基破坏模型理论推导 | 第33-38页 |
2.3.4 中性点下部迈耶霍夫破坏模型理论解推导 | 第38-46页 |
2.4 公式的简化与整理 | 第46页 |
2.5 CFG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 第46-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现场试验及分析 | 第48-5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48-50页 |
3.1.1 设计概况 | 第48页 |
3.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8-50页 |
3.2 CFG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 第50-51页 |
3.2.1 SZ1—SZ3的计算 | 第50页 |
3.2.2 SZ4—SZ6的计算 | 第50-51页 |
3.3 现场试验 | 第51-54页 |
3.3.1 试验要求及参数 | 第51-52页 |
3.3.2 试验原理和方法 | 第52-54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3.4.1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 第54-57页 |
3.4.2 桩土应力分析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数值模拟 | 第59-66页 |
4.1 FLAC3D数值模拟 | 第59页 |
4.2 桩长为 21m的CFG复合地基数值模拟 | 第59-63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4.2.2 接触面模拟 | 第60-62页 |
4.2.3 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4.3 桩长为 15m的CFG复合地基数值模拟 | 第63-64页 |
4.3.1 模型建立与接触面模拟 | 第63页 |
4.3.2 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66-67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