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1 混凝土砌块结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混凝土砌块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3 混凝土砌块尺寸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小结 | 第15-16页 |
2 混凝土强度理论及灰色系统理论与GM(1,1)模型的建立 | 第16-31页 |
2.1 混凝土强度理论 | 第16-18页 |
2.1.1 混凝土受压性能试验概述 | 第16页 |
2.1.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 | 第16-17页 |
2.1.3 混凝土强度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 灰色理论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2.3 灰色系统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3.1 灰色理论的基本概述 | 第19-20页 |
2.3.2 灰色系统理论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4 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 | 第21-30页 |
2.4.1 灰色GM(1,1)模型建模基础 | 第21-25页 |
2.4.2 GM(1,1)模型的一般建模步骤 | 第25-27页 |
2.4.3 GM(1,1)中原始序列数值的检验与处理 | 第27-29页 |
2.4.4 GM(1,1)灰色模型精度评定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基于GM(1,1)模型的大尺寸立方体砌块抗压强度研究 | 第31-42页 |
3.1 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及其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31-33页 |
3.2 立方体混凝土砌块GM(1,1)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 第33-39页 |
3.2.1 原始数据的GM(1,1)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 第33-36页 |
3.2.2 均值处理数据的GM(1,1)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 第36-38页 |
3.2.3 立方体混凝土试块GM(1,1)模型的预测值 | 第38-39页 |
3.3 大尺寸混凝土砌块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后的破坏强度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ANSYS模拟理论与模型的确定 | 第42-49页 |
4.1 ANSYS模拟理论 | 第42-46页 |
4.1.1 ANSYS模型的简化 | 第42-43页 |
4.1.2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3页 |
4.1.3 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准则等参数选取 | 第43-45页 |
4.1.4 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4.1.5 模型的加载和非线性求解 | 第46页 |
4.2 模型的选取 | 第46-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不同结构砌块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68页 |
5.1 球形内腔不充填砌块质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49-52页 |
5.2 球形内腔泡沫混凝土充填砌块质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52-55页 |
5.3 立方体内腔不充填砌块质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55-57页 |
5.4 立方体内腔泡沫混凝土充填砌块质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57-60页 |
5.5 方形孔充填砌块质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60-63页 |
5.6 圆形孔充填砌块质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63-65页 |
5.7 不同块型混凝土砌块的质量与抗压强度关系曲线对比 | 第65-6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