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7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 1.3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微量组分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25页 |
| 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13-14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 2.3 高光谱图像信息的获取与校正 | 第15页 |
| 2.4 光谱维数据提取 | 第15页 |
| 2.5 异常样本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2.6 样本集划分方法 | 第16-17页 |
| 2.7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 2.8 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建模方法 | 第19-22页 |
| 2.9 定量分析模型性能指标 | 第22-23页 |
| 2.10 白藜芦醇含量的高光谱特征波长选择方法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异常样本检测 | 第25-27页 |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 3.2 光谱反射率及曲线分析 | 第26页 |
| 3.3 基于霍特林(Hotelling)T~2检验的白藜芦醇异常样本检测 | 第26-2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7页 |
| 第四章 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样本集划分方法优选 | 第27-29页 |
| 4.1 引言 | 第27页 |
| 4.2 白藜芦醇含量样本集划分方法选择 | 第27-2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五章 白藜芦醇含量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 | 第29-31页 |
| 5.1 引言 | 第29页 |
| 5.2 白藜芦醇光谱样本集光谱预处理方法选择 | 第29-3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31页 |
| 第六章 白藜芦醇含量的高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31-35页 |
| 6.1 引言 | 第31页 |
| 6.2 白藜芦醇含量PLSR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31页 |
| 6.3 白藜芦醇含量MLR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31-32页 |
| 6.4 白藜芦醇含量PCR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32-34页 |
| 6.5 白藜芦醇含量SVMR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34-35页 |
| 6.6 白藜芦醇含量不同模型性能比较 | 第35页 |
| 6.7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 第七章 白藜芦醇含量的高光谱特征波长的比较 | 第35-40页 |
| 7.1 引言 | 第35-36页 |
| 7.2 基于SPA法的高光谱特征波长选择 | 第36页 |
| 7.3 基于CARS法的白藜芦醇含量高光谱特征波长选择 | 第36-37页 |
| 7.4 基于UVE法的高光谱特征波长选择 | 第37-38页 |
| 7.5 基于不同方法的高光谱特征波长选择比较 | 第38页 |
| 7.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 8.1 结论 | 第40页 |
| 8.2 创新点 | 第40页 |
| 8.3 展望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