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现实价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2章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形成与核心内容分析第19-28页
    2.1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形成过程第19-21页
        2.1.1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发现第19-20页
        2.1.2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形成与完善第20-21页
    2.2 社会分工的本质属性分析第21-24页
        2.2.1 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第21-22页
        2.2.2 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第22-23页
        2.2.3 社会分工与生产方式的地位关系分析第23-24页
    2.3 社会分工的分类与协作形式第24-26页
        2.3.1 社会分工的分类第24-25页
        2.3.2 社会分工的协作形式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分工的主要问题分析第28-44页
    3.1 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特征分析第28-32页
        3.1.1 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第28-31页
        3.1.2 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第31-32页
        3.1.3 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第32页
    3.2 经济增长速度与社会分工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第32-34页
        3.2.1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转换中社会分工问题第33页
        3.2.2 经济增长速度与创新驱动社会分工问题第33-34页
    3.3 在产业结构方面社会分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第34-38页
        3.3.1 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中的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34-37页
        3.3.2 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分工演进水平低第37-38页
        3.3.3 产业间区域分工发展不协调第38页
    3.4 创新驱动方面我国社会分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第38-43页
        3.4.1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第39-41页
        3.4.2 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创新机制尚未成型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现实价值实现路径分析第44-55页
    4.1 从制度层面促进分工适应经济新常态第44-49页
        4.1.1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第44-45页
        4.1.2 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限制第45-46页
        4.1.3 落实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第46-47页
        4.1.4 完善人口流迁制度第47-48页
        4.1.5 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体系第48-49页
    4.2 在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49-51页
        4.2.1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第49-50页
        4.2.2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第50-51页
    4.3 在生产方式层面完善协同创新释放创新潜能第51-54页
        4.3.1 积极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第51-53页
        4.3.2 推进“互联网+”与制造的协同创新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