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9-10页 |
1.2 抗体糖基化修饰及改造方法 | 第10-14页 |
1.2.1 糖工程抗体及其生物活性 | 第10-11页 |
1.2.2 基因调控的胞内糖工程技术 | 第11-12页 |
1.2.3 糖苷酶切酶及其催化的糖基转移制备糖工程抗体 | 第12-13页 |
1.2.4 基于Fc糖链的ADC药物研究 | 第13-14页 |
1.3 N-糖链底物的制备 | 第14-17页 |
1.3.1 传统底物的制备 | 第14-15页 |
1.3.2 SGP以及底物半合成 | 第15-17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1.4.1 SGP的提取及其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2 糖工程抗体 | 第17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糖链底物的制备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2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2.3.1 高效液相使用的方法及条件 | 第20-21页 |
2.3.2 SGP的定量分析 | 第21-22页 |
2.3.3 从蛋黄粉中提取SGP优化步骤 | 第22-28页 |
2.3.3.1 纯乙醇溶液去除蛋黄中油脂类杂质 | 第22页 |
2.3.3.2 不同比例乙醇水溶液提取SGP | 第22-23页 |
2.3.3.3 乙酸乙酯萃取去除提取液杂质 | 第23页 |
2.3.3.4 不同活性炭对SGP的吸附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5 不同比例的乙腈对新活性炭上SGP的洗脱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6 Flash反相C18柱纯化SGP粗产品 | 第25-26页 |
2.3.3.7 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SGP | 第26-27页 |
2.3.3.8 放大工艺大量制备SGP | 第27-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4.1 SGP的定量分析 | 第28页 |
2.4.2 蛋黄提取SGP的优化方法 | 第28-29页 |
2.4.3 分离纯化粗提取液得到产物SGP | 第29页 |
2.4.4 优化后工艺大量提取SGP | 第29页 |
2.4.5 一锅法制备糖基转移底物噁唑啉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不同种属血浆免疫球蛋白的糖工程修饰及定点偶联标记 | 第31-44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32页 |
3.2.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2页 |
3.3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32-41页 |
3.3.1 MALDI-TOF-MS方法 | 第32-33页 |
3.3.2 使用野生型Endo-S糖苷内切酶去糖基化修饰的通用方法 | 第33-35页 |
3.3.3 使用Endo-S D233Q去催化Fucα1,6Glc NAc-Herceptin和带有唾液酸糖链的噁唑啉(3)的转糖基化反应 | 第35页 |
3.3.4 使用Endo-S D233Q去催化Fucα1,6GlcNAc-rabbit IgGs(2a)和带有唾液酸糖链的噁唑啉(3)的转糖基化反应 | 第35-37页 |
3.3.5 使用Endo-S糖苷内切酶的突变酶D233Q去催化鼠(2b)和羊(2c)的Fucα1,6GlcNAc-IgGs和唾液酸糖链噁唑啉(3)的转糖基化反应 | 第37-39页 |
3.3.6 使用Endo-S D233Q去催化Fucα1,6Glc NAc-rabbit IgGs(2a)和带有叠氮-唾液酸糖链的噁唑啉(4)的转糖基化反应 | 第39页 |
3.3.7 合成带Cy5标记的rabbit IgGs(8) | 第39-40页 |
3.3.8 PNGase-F水解糖基化的rabbit IgGs(5a) | 第40-41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3.4.1 分析不同种属IgG的Fc区域的对比序列 | 第41页 |
3.4.2 以herceptin作为IgG模板建立酶催化糖基化反应 | 第41-42页 |
3.4.3 酶催化兔鼠羊IgGs的糖基化修饰 | 第42-43页 |
3.4.4 定点标记兔IgGs | 第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实验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4.1 实验总结 | 第44页 |
4.2 实验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