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10-18页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5页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页
    五、创新点第16-18页
第一章 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内涵及其关联结构第18-34页
    第一节 传统文化友善观的主要形态第18-23页
        一、道家的友善观第18-20页
        二、儒家的友善观第20-21页
        三、墨家的友善观第21-22页
        四、佛家的友善观第22-23页
    第二节 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基本思想第23-29页
        一、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合理内核第23-28页
        二、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局限性第28-29页
    第三节 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关联结构第29-34页
        一、传统文化友善观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第29-31页
        二、传统文化友善观与马克思主义友善观的相关性第31-32页
        三、传统文化友善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观的相关性第32-34页
第二章 大学生友善观的内涵及现状分析第34-54页
    第一节 大学生友善观的现状第34-43页
        一、大学生友善观弱化的表现第34-38页
        二、大学生友善观弱化的原因第38-43页
    第二节 大学生友善观的内涵第43-49页
        一、友善与友善观第43-44页
        二、大学生友善观第44-46页
        三、大学生友善观的基本特征第46-49页
    第三节 友善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第49-54页
        一、友善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向度第49-50页
        二、友善观是个人的优秀理念第50-51页
        三、友善观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第51-52页
        四、友善观是实现生态和谐的基石第52-54页
第三章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友善观的教育第54-69页
    第一节 大学生传统文化友善观教育的原则第54-56页
        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第54-55页
        二、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第55页
        三、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第55-56页
    第二节 构建承载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内容体系第56-60页
        一、自身:仁爱之心第56-57页
        二、人际:与人为善第57-58页
        三、社会:大同社会第58-59页
        四、家庭:尊亲尽孝第59-60页
        五、自然:天人合一第60页
    第三节 大学生传统文化友善观教育的渠道第60-69页
        一、传统友善观精华融入多课程教育第61-62页
        二、友善校园文化渗透多形式教育第62-64页
        三、家风美德和时代楷模引领向善风气第64-65页
        四、传统节日风俗增强友善观认同感第65-66页
        五、礼制思想构建友善赏罚机制第66-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现实问题研究
下一篇: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