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中黑盲蝽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简表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0页
    1 前言第16-17页
    2 昆虫信息素研究进展第17-26页
        2.1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展第17-23页
        2.2 鞘翅目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2.3 双翅目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2.4 半翅目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展第25-26页
    3 中黑盲蝽及其信息素研究进展第26-27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8-30页
        5.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5.2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中黑盲蝽后胸臭腺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构建第30-45页
    1 前言第30-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2.1 供试昆虫第31页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1-32页
        2.3 中黑盲蝽后胸臭腺形态结构观察第32页
        2.4 样品收集第32页
        2.5 Illumina测序第32-33页
        2.6 序列组装第33页
        2.7 Unigene功能注释和分类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3页
        3.1 中黑盲蝽后胸臭腺形态结构第34-35页
        3.2 Illumina测序和de novo组装第35-37页
        3.3 蛋白注释第37页
        3.4 同源性比较分析第37-38页
        3.5 Pfam蛋白结构域分析第38-39页
        3.6 基因聚类分析第39-41页
        3.7 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第41-43页
    4 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中黑盲蝽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第45-61页
    1 前言第45-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51页
        2.1 供试昆虫第46页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2.3 样品收集第47页
        2.4 候选内参基因选择和引物设计第47页
        2.5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第47-48页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8页
        2.7 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第48-5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1-59页
        3.1 候选内参基因序列的获得第51页
        3.2. 候选内参基因RT-qPCR引物性能评估第51-52页
        3.3 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第52-54页
        3.4 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分析第54-59页
    4 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RNA-Seq和RNAi筛选中黑盲蝽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第61-79页
    1 前言第61-6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2-70页
        2.1 供试昆虫第62页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2-63页
        2.3 样品的收集第63页
        2.4 RNA-Seq文库制备和Illumina测序第63-64页
        2.5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聚类分析第64页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64-65页
        2.7 dsRNA合成第65-67页
        2.8 RNA干扰第67-7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0-77页
        3.1 RNA-Seq文库数据分析第70-72页
        3.2 中黑盲蝽后胸臭腺在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性别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72-73页
        3.3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第73-74页
        3.4 RT-qPCR验证信息素合成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差异第74页
        3.5 RNAi初步筛选中黑盲蝽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第74-77页
    4 讨论第77-79页
第五章 基于RNAi的DesB基因功能验证第79-94页
    1 前言第79-8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0-84页
        2.1 供试昆虫第80页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80-81页
        2.3 序列克隆和分析第81页
        2.4 Southern blot第81页
        2.5 DesB空间表达模式分析第81-83页
        2.6 RNA干扰第83页
        2.7 Y型嗅觉仪室内生测实验第83-84页
        2.8 田间诱捕实验第84页
        2.9 信息素的萃取和GC-MS分析第8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4-92页
        3.1 序列克隆和分析第84-85页
        3.2 空间转录模式分析第85-88页
        3.3 沉默DesB显著抑制了雌虫对雄虫的引诱能力第88-90页
        3.4 沉默DesB改变了中黑盲蝽信息素的滴度第90-92页
    4 讨论第92-94页
第六章 中黑盲蝽的卵巢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必须基因——FAR第94-106页
    1 前言第9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4-9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8-104页
    4 讨论第104-10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9页
    1 总结第106-107页
    2 创新点第107-108页
    3 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5页
附录Ⅰ第125-132页
附录Ⅱ第132-135页
附录Ⅲ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中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及甘蓝—黑芥附加系的创建
下一篇: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miRNAs及其靶标的鉴定和GhmiR157a/GhSPL10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