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甲烷的转化途径 | 第12-13页 |
1.3 甲烷无氧芳构化 | 第13-20页 |
1.3.1 甲烷无氧芳构化的热力学条件 | 第14页 |
1.3.2 金属 / 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体系 | 第14-18页 |
1.3.3 Mo基催化剂催化机理 | 第18-19页 |
1.3.4 催化剂积炭研究 | 第19页 |
1.3.5 甲烷无氧芳构化最新进展 | 第19-20页 |
1.4 甲烷无氧偶联制乙烷 | 第20-21页 |
1.5 催化剂烧结 | 第21-26页 |
1.5.1 催化剂烧结概述 | 第22-23页 |
1.5.2 抗烧结的方法 | 第23-26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7.1 天然矿物筛选 | 第27页 |
1.7.2 玄武岩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27页 |
1.7.3 长石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27页 |
1.7.4 改性长石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 第27-28页 |
1.8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2 火成岩矿物的筛选 | 第29-38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2.2.3 矿物催化剂制备 | 第30页 |
2.2.4 矿物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0-31页 |
2.2.5 反应装置流程图 | 第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2.3.1 空白试验 | 第31-32页 |
2.3.2 四种火成岩对甲烷转化催化效果对比 | 第32-33页 |
2.3.3 火成岩主要矿物相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35页 |
2.3.4 三种层状硅酸盐对甲烷转化催化效果对比 | 第35-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玄武岩催化甲烷无氧转化研究 | 第38-49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3.2.3 催化剂制备 | 第39页 |
3.2.4 催化剂表征 | 第39页 |
3.2.5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9页 |
3.2.6 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3.3.1 玄武岩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3.3.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气体空速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影响 | 第43页 |
3.3.4 催化剂耐久性研究 | 第43-44页 |
3.3.5 反应前后玄武岩SEM图对比 | 第44页 |
3.3.6 反应前后玄武岩EDX图对比 | 第44-45页 |
3.3.7 反应前后玄武岩XPS图对比 | 第45-46页 |
3.3.8 反应前后玄武岩TG图对比 | 第46-47页 |
3.3.9 催化反应过程研究 | 第47页 |
3.4 讨论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长石催化甲烷制C_2烃性能研究 | 第49-62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4.2.3 催化剂制备 | 第49-50页 |
4.2.4 催化剂表征 | 第50页 |
4.2.5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50页 |
4.2.6 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4.3.1 钠长石的XRF分析 | 第51页 |
4.3.2 钠长石焙烧前后XRD分析 | 第51-52页 |
4.3.3 钠长石焙烧前后红外分析 | 第52-53页 |
4.3.4 焙烧后长石的形貌表征 | 第53-54页 |
4.3.5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6 气体空速的影响 | 第56页 |
4.3.7 催化剂粒径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8 催化剂耐久性研究 | 第57-58页 |
4.3.9 长石催化甲烷制C_2烃反应过程研究 | 第58-59页 |
4.3.10 玄武岩与拉长石结构与催化活性比较 | 第59-60页 |
4.4 讨论 | 第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Pb~(2+)、Fe~(3+)改性长石催化甲烷制C_2烃研究 | 第62-78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3页 |
5.2.3 催化剂制备 | 第63页 |
5.2.4 催化剂表征 | 第63-64页 |
5.2.5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64页 |
5.2.6 计算方法 | 第64-6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5页 |
5.3.1 改性长石的XRD分析 | 第65-66页 |
5.3.2 改性长石的红外分析 | 第66-67页 |
5.3.3 改性长石的XPS分析 | 第67-68页 |
5.3.4 改性长石的形貌分析 | 第68-69页 |
5.3.5 Fe/Lab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分析 | 第69-70页 |
5.3.6 Fe/Lab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70-71页 |
5.3.7 Fe/Lab催化活性测试 | 第71-72页 |
5.3.8 Pb/Lab催化活性测试 | 第72-73页 |
5.3.9 长石催化甲烷转化制C_2烃机理探究 | 第73-75页 |
5.4 讨论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