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车载导航系统概述 | 第10-11页 |
1.3 导航地图数据库概述 | 第11-15页 |
1.3.1 导航地图数据库 | 第12页 |
1.3.2 导航地图数据库的发展 | 第12-15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 地理数据标准 | 第16-26页 |
2.1 概述 | 第16-17页 |
2.2 导航地理数据标准类型 | 第17-18页 |
2.3 地理数据文件(GDF) | 第18-22页 |
2.3.1 地理数据文件第一版(GDF 1 | 第18-19页 |
2.3.2 地理数据文件第二版(GDF 2 | 第19页 |
2.3.3 地理数据文件第三版(GDF 3 | 第19-20页 |
2.3.4 地理数据文件第四版(GDF 4 | 第20-22页 |
2.4 其它地理数据标准 | 第22-24页 |
2.4.1 数字道路地图协会 | 第22页 |
2.4.2 空间数据转换标准 | 第22-23页 |
2.4.3 真值标定标准 | 第23-24页 |
2.5 国内地图数据标准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道路数据的存储模型及存储结构l | 第26-43页 |
3.1 问题概述 | 第26页 |
3.2 路网的一般表达方式 | 第26-34页 |
3.2.1 描述路网的基本要素 | 第27-32页 |
3.2.1.1 节点 | 第28-31页 |
3.2.1.2 路段 | 第31-32页 |
3.2.2 路网的拓扑结构 | 第32-34页 |
3.3 导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及存储结构 | 第34-42页 |
3.3.1 数据模型 | 第34-38页 |
3.3.1.1 节点-弧段数据模型 | 第34页 |
3.3.1.2 基于特征的非平面数据模型 | 第34-36页 |
3.3.1.3 城市3维道路网数据模型 | 第36-38页 |
3.3.2 导航数据库存储结构 | 第38-42页 |
3.3.2.1 ARC-NODE结构 | 第38页 |
3.3.2.2 增设虚拟边法 | 第38-41页 |
3.3.2.3 对偶图法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路径规划 | 第43-53页 |
4.1 通用数据结构 | 第43-45页 |
4.1.1 队列 | 第43-44页 |
4.1.2 二叉树 | 第44页 |
4.1.3 二叉堆 | 第44-45页 |
4.2 最短路径搜索算法 | 第45-51页 |
4.2.1 Diikstra搜索算法 | 第45-46页 |
4.2.2 A*算法(单向) | 第46-48页 |
4.2.3 A*优先算法 | 第48-49页 |
4.2.4 A*水双向分层启发式算法 | 第49-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实例分析 | 第53-64页 |
5.1 概述 | 第53页 |
5.2 道路网数据的获取 | 第53-59页 |
5.2.1 道路网的数字化 | 第53-56页 |
5.2.2 节点的命名规则 | 第56-57页 |
5.2.3 导出数据 | 第57-59页 |
5.3 道路网数据库的建立 | 第59-62页 |
5.3.1 数据库的结构 | 第59页 |
5.3.2 表的结构 | 第59-62页 |
5.3.2.1 Expressway表 | 第59-60页 |
5.3.2.2 ExpressWayCoord表,MainR0adC00rd表和StreetCoord表 | 第60-61页 |
5.3.2.3 Roadname表 | 第61-62页 |
5.4 最短路径的查询系统实现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4-65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活动 | 第65-66页 |
致 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