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引发的工程伦理重构及其实施的困境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目的与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POE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有关责任伦理归位 | 第11-13页 |
1.3 文章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POE及其工程指向 | 第15-27页 |
2.1 POE概念解释 | 第15-17页 |
2.1.1 POE的内涵与本质 | 第15-17页 |
2.2 POE的发展状况 | 第17-22页 |
2.2.1 POE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 第17-21页 |
2.2.2 POE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2.3 POE与工程的内在联系 | 第22-27页 |
2.3.1 由建筑物使用后评价发起的POE | 第22-23页 |
2.3.2 由建筑物POE到城市生态空间的POE | 第23-24页 |
2.3.3 指向工程的POE | 第24-27页 |
第3章 POE引发的工程伦理重构 | 第27-35页 |
3.1 工程活动与工程物 | 第27-29页 |
3.1.1 工程活动与工程物的断层 | 第27页 |
3.1.2 工程物的空间二元性 | 第27-28页 |
3.1.3 注入工程的使用后信息反馈 | 第28-29页 |
3.2 POE引入工程活动的伦理意义 | 第29-32页 |
3.2.1 POE的使用本位及其民主化 | 第29-30页 |
3.2.2 POE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诉求 | 第30-31页 |
3.2.3 POE与工程活动的生态意义 | 第31-32页 |
3.3 POE引入工程引发的责任重构 | 第32-35页 |
3.3.1 工程活动方的责任延后 | 第32-33页 |
3.3.2 工程物使用者的伦理凸显 | 第33-35页 |
第4章 POE在工程中实施的困境探析 | 第35-39页 |
4.1 POE实施的一般困境及相关的正面案例 | 第35-36页 |
4.1.1 POE实施的一般困境 | 第35页 |
4.1.2 相关的止面案例 | 第35-36页 |
4.2 POE在中国实施的特殊困境 | 第36-37页 |
4.2.1 政府的公共责任的缺失 | 第36页 |
4.2.2 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后滞 | 第36-37页 |
4.2.3 公众缺乏公共意识 | 第37页 |
4.3 案例反思:南水北调工程 | 第37-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1页 |
5.1 结论 | 第39页 |
5.2 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9页 |